地方法规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地方法规

上海市发展中医条例

【发布部门】上海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文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号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
【发布部门】上海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文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号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时效状态】 现行有效
【发布日期】 1998-09-22 【实施日期】 1998-11-01
【法律话题】 医疗卫生 【产业领域】 公共管理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七号)


  《上海市发展中医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98年9月2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8年11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8年9月22日


上海市发展中医条例


(1998年9月22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作用,适应人民群众医疗保健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医(包括中西医结合)医疗、教育、科研等活动及其管理。


  第三条 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坚持中西医结合,团结、依靠中西医药人员,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立足于创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学现代化和国际化,为人民健康服务。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第五条 市卫生行政部门是本市中医工作的主管部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医工作。


  各级计划、财政、人事、医药、科技、教育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发展中医药工作。


  第六条 市和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各区、县行政区域内政府设置的独立的中医医院或者中医门诊部不得少于一所。


  综合医院应当开设中医科室,并设置中医病床;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开设中医急诊。


  地段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应当开展中医医疗执业活动。村卫生室应当运用中医药预防、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


  第七条 设置、撤销或者合并中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医疗机构管理的有关规定,向市或者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其中,撤销、合并中医医院的,必须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未经本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中医医疗执业活动。


  第八条 中医医疗机构配备的中医药人员、业务用房和医疗设备应当达到国家和本市的标准。


  其他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疗执业活动的,应当配备相应的中医医务人员。


  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的中医科室开展门诊、住院诊疗活动的,其中医治疗率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增加中医事业经费的投放。中医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卫生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安排发展中医专项经费,用于扶持中医医疗、教育、


  科研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点项目。


  中医事业经费和发展中医专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十条 本市鼓励企业事业组织和社会各界、境内外人士以各种形式资助发展中医药事业。


  第十一条 中医药的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应当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发掘和推广有独特疗效的中医诊疗技术,提高中医药的学术水平和综合医疗服务能力。


  对国家和市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特色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科、专病项目,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医疗场所的设置、医务人员的配备、资金的投入、设备的添置、约定医疗机构的定点选择等方面采取优先扶持措施。


  第十二条 本市鼓励西医药人员学习、运用中医药理论和中医诊疗技术,鼓励中医药人员学习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鼓励中、西医药人员共同研究中西医结合理论和诊疗技术,促进医药科学的发展。


  第十三条 中医药高等院校应当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教育,重视中医临床经验和现代医药学理论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中医药专业水平和现代医药学知识。其他医药高等院校应当设置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


  医药高等院校和有关科研院所应当有计划地培养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科的研究生。


  第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稳定和发展中医药专业技术队伍。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培养中医药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业务骨干,制定培养规划并组织实施。


  医疗机构应当组织和支持在职中医药人员参加经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十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和保护名中医药专家。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当采取专项措施,做好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总结和继承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继承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师承教育,为师承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


  师承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市人事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 举办面向社会招生的非学历中医教育,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第十七条 全社会应当重视和支持中医药文献的收集、整理、翻译、出版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措施,落实经费,支持出版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中医药著作。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保障措施,加强本市中医药领先学科的建设,支持单位、个人开展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的研究,做好中医药新技术的开发工作,促进中医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科研院所、医药院校、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应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中医药防治,中药单方与复方的开发和中药剂型改革等开展研究工作。


  本市依法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和中医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九条 中医药学术团体应当有计划地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组织中医药咨询服务,宣传中医药知识,组织或者协助组织中医药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二十条 本市鼓励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及医药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国际和地区间的中医药合作与交流,吸收和运用高新技术开展中医药研究,推进中医药产品的开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第二十一条 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应当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列为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和社会医疗保险服务的约定医疗机构。


  患者前往中医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按照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和社会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结算。


  第二十二条 下列项目的评审和鉴定,应当成立专门的中医评审、鉴定机构或者安排一定比例的中医专家参加:


  (一)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二)中医医疗、科研机构的评审;


  (三)中医药科研课题的立项和成果鉴定;


  (四)中医医疗事故的鉴定;


  (五)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项目。


  第二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有下列情形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开展中医医疗、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有突出成绩的;


  (二)捐赠有价值的中医药文献或者有独特疗效的药方和中医诊疗技术的;


  (三)在发展中医药事业中有其他突出贡献的。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未按规定设置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中医病床或者开展中医医疗执业活动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或者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并可给予通报批评。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批准撤销或者合并中医医疗机构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或者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并可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擅自从事中医医疗执业活动的,由市或者区、县卫生行政部门依照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和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举办面向社会招生的非学历中医药教育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三款规定,截留、挪用中医事业经费或者发展中医专项经费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归还,并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自1998年11月1日起施行。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的法规来源于数据提供单位或网络,网站不对法规内容的准确性负责,请务必与正式文本核对后使用。网站访问者因使用或无法使用本网站提供的法规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