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法规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地方法规

徐州市质量促进条例

【发布部门】徐州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文号】徐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9号 【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
【发布部门】徐州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文号】徐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9号
【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时效状态】 现行有效
【发布日期】 2018-09-28 【实施日期】 2018-11-01
【法律话题】 质量消保 【产业领域】 公共管理

徐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9号)


  《徐州市质量促进条例》已由徐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8年8月30日制定,经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18年9月21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徐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8年9月28日


徐州市质量促进条例


(2018年8月30日徐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制定

2018年9月21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了促进高质量发展,提高质量总体水平,建设质量强市,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的促进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质量促进应当坚持标准引领、品牌发展、创新驱动、社会共建的原则,推进标准、质量、品牌、信用一体化建设。


  第四条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事业单位为主体,政府推动、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质量促进共建机制。


  第五条 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倡导优质优价、品质消费,鼓励优先购买优质产品和服务。


  第六条 建立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质量发展领导工作机制,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市场监管、发展改革、建设及其他相关部门组成,负责研究、协调、解决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


  市场监管部门作为质量发展领导工作机制的办事机构,负责质量发展的组织、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


  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质量发展相关工作。


  第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履行下列质量促进工作职责:


  (一)将质量促进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质量发展政策、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二)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


  (三)建立质量人才培养、引进和管理的引导机制与支持政策;


  (四)建立财政保障和激励机制;


  (五)建立和完善质量考评机制;


  (六)依法开展其他质量促进工作。


  第八条 企事业单位应当发挥质量主体作用,履行下列责任:


  (一)建立运用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的质量管理体系;


  (二)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工程、服务;


  (三)实施以国内外先进水平为目标的标准化和品牌战略;


  (四)信守质量承诺,履行社会责任,保障质量安全;


  (五)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及时上报质量安全事故。


  第九条 行业协会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履行下列责任:


  (一)开展质量宣传教育,提高行业组织质量意识;


  (二)为企事业单位、会员或者组织成员单位提供质量、标准、品牌、人才、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服务;


  (三)受理行业内质量投诉,调解质量纠纷;


  (四)建立行业经营自律规范、自律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履行社会责任;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质量工作。


  第十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同级预算中安排质量促进专项资金,用于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广应用、质量品牌的创建、质量激励、质量监督抽查、计量强制检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研究、质量培训和其他质量促进项目。


  第十一条 实施标准化战略,推进标准提档升级。


  鼓励企事业单位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参加国际、国内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


  鼓励行业协会、学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组织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团体标准,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标准。


  建设工程应当符合强制性标准、技术规程规范以及国家行业相关要求。


  第十二条 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徐州品牌培育、创建、认定、激励机制,推进品牌市场化、社会化培育认定发展工作。


  实施精品培育工程,以产业集聚区、开发园区等为主体,创建质量品牌示范区。加强对徐州老字号、地理标志、原产地等品牌的保护,培育百年老店和地方名牌。


  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提升品牌研究、设计、策划营销能力,建立品牌管理体系。鼓励争创国家和省级品牌,提升徐州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十三条 实施创新战略,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科技投入和扶持创新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研发投入。


  鼓励创建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点实验室等载体,构建符合徐州产业发展导向的质量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鼓励企事业单位采用新装备、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流程、新工艺、先进工法,推动技术进步和质量创新。


  第十四条 企事业单位应当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推广应用卓越绩效模式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工具,鼓励探索实践具有自身特色的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鼓励企事业单位争创产品、工程、服务等领域的国家、省级质量奖项。


  第十五条 建立质量信用信息制度,构建质量信用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应用的政府大数据平台,发布信息。推动部门间质量信用信息共享共用。


  开展质量信用评价,实施信用奖惩制度,激励守信,惩戒失信,建立并实施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名单制度,依法对严重失信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予以权利限制。


  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质量信用承诺,发布质量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 建立以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


  创新双随机一公开、信用监管、联合执法等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涉及国计民生产品的质量风险监测制度和对重点区域、产业、企业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的专项监督抽查制度。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质量公众满意度测评和有奖举报制度。


  第十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质量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制度,依法开展事故上报、应急处置、调查处理、案件移送等工作。


  第十八条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及整体产品质量,改造提升工程机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煤盐化工、绿色冶金、建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


  第十九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中小微企业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制定实施产品研发、标准升级、精益生产、工艺改造、智能化提升、互联网融合应用、商业模式创新等支持措施,促进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


  第二十条 推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责任制度、项目负责人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度、竣工后永久性标牌制度。


  在土地出让和工程建设招投标等关键环节,建立企业承诺高品质开发、设计、施工、管理模式,推广履约保函机制,推动工程高品质建设。


  合理选择检测参数,提高建筑材料和产品真伪优劣的鉴别能力,推广优质材料和产品的使用。


  第二十一条 建立服务质量促进机制,优化服务环境,升级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标准,改善用户体验。


  推广实施服务质量承诺制度,建立健全服务投诉处理和测评机制,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推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技术、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质量提升;优化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医疗卫生、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社区管理、公共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促进现代商务、平台经济、人力资源、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品牌化发展。


  第二十二条 推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在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运行模式、办事流程、窗口服务等方面,建立标准化服务和管理体系,实施不见面审批等便民审批方式。


  第二十三条 加强质量基础设施统一管理和统筹应用,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信息共享与融合发展。推进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能力提升。


  建立符合产业结构的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计量测试服务体系、计量监管体系。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实施产业计量专项工程,企事业单位应当创造条件建设国家、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推行“互联网+”认证监管方式,公开质量认证信息,实施风险预警、快速处置、信息通报、倒查追溯等认证监管措施。健全质量认证激励引导机制,鼓励中小微企业、服务型组织等参与自愿性产品和管理体系认证。


  鼓励企事业单位建设国家、省级质检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进淮海经济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第二十四条 建设徐州质量文化,确立“诚信立徐州、品质引未来”的城市质量精神,树立崇尚质量的价值导向。


  村(居)民委员会、教育机构、新闻媒体等应当进行质量宣传教育。鼓励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开展质量文化主题宣传活动。


  建立质量志愿者工作体系,开展质量咨询、宣传、服务等活动。


  每年9月为徐州市质量月,集中开展质量宣传活动。


  第二十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建立质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将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和质量技能人才的招引和培养纳入人才发展规划。


  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培育多层次、实用型质量人才。


  建立高层次质量领军人才引领机制,探索实施企业首席技师制度,开展徐州工匠评选活动,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体系。


  第二十六条 建立市长质量奖等质量激励机制,对在质量管理、品牌创建、标准引领、质量信用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十七条 建立和完善质量评价考核制度,形成责任落实机制。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的法规来源于数据提供单位或网络,网站不对法规内容的准确性负责,请务必与正式文本核对后使用。网站访问者因使用或无法使用本网站提供的法规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