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危害受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导致家庭破裂,而且危害社会安全稳定。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反家庭暴力是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法律对家庭暴力如何界定?遇到家庭暴力该如何应对?人民网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整理。
法律对家庭暴力如何界定?
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反家庭暴力法明确,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该法规定执行。
法官提醒,上述规定中的家庭成员,是指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家庭暴力不局限于上述家庭成员之间,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也属于家庭暴力。暴力行为主要包括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等侵害行为。
遇到家庭暴力该如何应对?
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官提醒,当事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可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在72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应当在24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自作出之日起生效。人身安全保护令失效前,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撤销、变更或者延长。
面对家庭暴力应收集哪些证据?
包括但不限于报警、接警、出警记录;鉴定资料、医院病历、伤情照片;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邻居证人证言;施暴者保证书、短信、微信记录;妇联、社区、居或村委等组织、团体出具的相关材料等。
离婚纠纷中,家庭暴力行为会承担哪些法律后果?
因家庭暴力导致感情破裂的,准予离婚。民法典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有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情形,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施暴方一般不宜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法官提醒,在审理婚姻家庭案件中,应注重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特别是涉及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从未成年子女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出发,对于实施家庭暴力的父母一方,一般不宜判决其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
离婚财产分割以照顾无过错方为原则,可对施暴方少分财产。在离婚财产分割上,人民法院可根据个案具体情况,酌定施暴方少分财产的比例,以此惩戒施暴者。
一方遭遇家庭暴力离婚可请求施暴方进行损害赔偿。民法典规定,有实施家庭暴力情形,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法官提醒,家庭暴力导致的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遭受家庭暴力一方不仅有权主张因家庭暴力行为产生的医疗费、护理费等,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下一篇:畜牧法修订:守好公共卫生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