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民警突击队战高温保通关

□ 战“疫”时不我待 坚持就是胜利□ 本报记者 潘从武□ 本报通讯员 张佳 陈助邦烈日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沥青被晒化的味道。“...

□ 战“疫”时不我待 坚持就是胜利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张佳 陈助邦

烈日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沥青被晒化的味道。

“出境班列即将进站,各组准备就位!”“这两天高温,兄弟们做好防暑措施!”8月3日上午,在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四队副队长徐晓虎通过对讲机布置勤务。

连日来,新疆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组织党员民警成立突击队,坚守国门口岸,迎接高温“烤”验,保障顺畅通关。

随着一辆满载着日用百货、家用电器的中欧班列从远处缓缓驶来,早已等候在此的执勤民警按照责任分工迅速对班列进行查验,车辆监护、人证比对、信息采集、资料录入、车体检查……不一会儿,随着一声“放行”指令,班列拉响汽笛,向对面哈萨克斯坦境内驶去,此时民警防护服内的执勤服早已经湿透。

“我们的突击队平均年龄26岁,趁着年轻多历练。”徐晓虎说,疫情发生以来,霍尔果斯口岸通关中欧班列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现在平均每天通关中欧班列及其他各类班列48列,最多55列,按照每列查验30分钟来计算,一线民警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根据防范疫情输入和保障通关的要求,该站不断优化勤务模式,在铁路口岸执行“驻点执勤、周期轮换”的封闭管控制度,先后推出“365×24”、全天候“零等待”等通关举措,依托信息化手段推出“非接触”检查模式,通过压缩通关时间,确保中欧班列“随到随检、即验即放”,助力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

“现在还算好的,下午4点是温度最高的时候。”徐晓虎说,执勤现场地表温度最高超过50摄氏度,铁轨上的温度“能煎鸡蛋”,而民警们还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在毫无遮蔽的铁路执勤区域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这期间不能喝水、吃东西,也无法正常上厕所。“感觉就像在蒸笼里一样,几分钟衣服就湿透了。”

“霍尔果斯只是一个缩影,全疆各口岸通关量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新疆出入境边检总站边防检查处副处长李成龙介绍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新疆各口岸迎来了新一轮通关发展高峰。

在距离霍尔果斯1000多公里外的中蒙塔克什肯口岸,塔克什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青年突击队民警也坚守在保通关的第一线。

“蒙方车辆即将到达入境通道,各点位做好验放准备。”当日上午9时50分许,距离正常开关时间还有10分钟,塔克什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穿着防护服,已经进入各自岗位做好勤务准备。

“严格落实查验要求,开关!”10时整,执勤队队长张雨通过对讲机下达工作指令。大约10分钟后,第一辆车便驶入查验通道,完成通关。

“我们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持续深化移民管理领域‘放管服’改革,创新通关勤务模式,做到了保障通关和疫情防控两不误。”张雨说。塔克什肯口岸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上的重要口岸,也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支点,疫情期间,口岸始终保持开关状态,为保持良好通关势头,该站组织青年党员民警上一线、打头阵,按照防范疫情输入、保障正常通关的要求,创新推出甩挂、吊装、界桥交接等勤务模式,推动口岸通关平稳、快捷。

按照疫情外防输入要求,该站执勤现场各个岗位上的民警都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上口罩、面屏和手套,通过面屏能看到民警脸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掉,被汗水打湿的口罩黏在脸上。

“感觉呼吸都是困难的,防护服里像水洗一样,警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民警那英塔说,“即便这样,也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守护国门安全稳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是我们的职责。”

“一旦穿上防护服,至少要4个小时后才能脱下,岗亭内即便安装空调,大家依然个个汗流浃背。”张雨说,大多数民警脱下防护服后,都是两手发白发皱,衣服紧贴皮肤,有的民警担心工作途中要脱防护服上厕所,只能早上吃完早餐、喝完一小杯水后就再也不敢进食饮水,生怕影响勤务开展。单位也尝试过缩短每班的勤务时间,让大家轮流休息,但换勤太频繁不但会浪费防护物资,穿脱防护服也要耗费大量时间,导致执勤力量不足,因此大家只能用辛苦付出保障通关,冒着高温酷暑战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护航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广大民警的坚守付出换来了回报,上半年该总站各边检站保障口岸货运通关量均超过疫情前同期水平,在保障通关的同时确保了境外疫情零输入,其中霍尔果斯口岸开行班列3181列,同比增长9.31%;过货量448.92万吨,同比增长4.73%,塔克什肯口岸半年进口原煤量刷新该站最高记录。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