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市域社会治理|福州全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 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之路□ 本报记者 王莹什么是幸福?家住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军门社区的杨桂英老人说:“居住环境好、困难有人帮、诉求...

□ 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之路

□ 本报记者 王莹

什么是幸福?家住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军门社区的杨桂英老人说:“居住环境好、困难有人帮、诉求有回应,住在这样的社区,就是一种幸福。”

党的十九大以来,福州市加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市域社会治理体制,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作用,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满城。

理顺社会治理链条

2020年5月,福州市入选第一期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平安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加快推进新时代有福之州治理现代化”“以平安建设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强省会”战略、推动福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累计召开各类会议85场,研究解决相关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重大问题。

“在党委领导下,福州市坚持上下‘一盘棋’,加强市域社会治理政策、制度、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形成权责清晰、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链条。”福州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福州市充分发挥社会各方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党建凝民心、聚民力、汇民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规范群众提议题、支部审议题、村(居)民代表多方参与的协商程序,创新推广“参与式预算”“五事工作法”“民情恳谈日”等基层民主协商新模式,健全“两评两议两公开”机制,累计开展村级协商活动7656次、妇女议事14838次,落实协商事项9420件,构筑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圆”。

同时,福州在全市173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在539个代表相对集中的镇街、村居和软件园、大学城等建立“代表社情民意联系点”,打通收集社情民意和群众急难愁盼“最后一公里”。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组建各类区域性党建联盟368个,在镇街、园区、“两新”组织等设立党代表工作室510个,建立居民小区(自然村)党支部4893个、楼栋党小组3265个,配备楼栋长1.6万余人……

福州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近年来,福州市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实施“红色领航工程”,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深入社区网格,共同开展平安、文明、无疫社区(小区、单位)创建工作,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直达“神经末梢”。

为积极发挥法治保障作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硬实力”,福州实施“3+3+3”工程,创设“互联网+313N”模式,创新打造集线上热线、网络平台“全科诊断”、线下实体平台“精准治疗”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新格局,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日趋浓厚。

今年年初,全国首个以政务服务模式提供法务服务的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正式建成,2000余名法务人才、500余家法务及泛法务机构为办事群众提供商事立案、司法鉴定、仲裁、知识产权等180余项法律服务、泛法务服务,打造一站式全流程的新型现代法律服务生态圈。

作为“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永久举办地,福州市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不仅推动建成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优化刑事案件网上跨部门协调办理,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跨部门集中管理,还持续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察”“智慧警务”“智慧普法”建设,打造具有福州特色的智慧政法应用体系。

防范化解社会风险

“以前调解纠纷要去镇里找政府,现在直接在村里的乡贤调解室就能解决,他们说话有分量,我们都服气。”在福清市的乡村,像这样令村民赞不绝口的乡贤调解室有503个,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治理目标。

为打好矛盾化解“主动仗”,福州市主动出击,创新“源头治理、多元衔接、多点化解”工作法,先后建成“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室78个、个人调解室109个,省级金牌调解室数量稳居全省首位。同时,探索打造医患纠纷化解“154福州模式”、“1+2+N”金融纠纷联动化解机制等特色体系,将风险化解在前端。

据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工作启动以来,福州市累计派出法律服务人员2.5万多人次,各类调解组织累计调解案件3.6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9.9%。

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疏堵结合才能出实效。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福州市创新构建社会治安五级巡防机制,整合平安巡防力量近3万人,深化“e体+”智慧赋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织密社会治安管控网,治安满意度位列全国36个大中城市前五,全力筑牢平安福州“铜墙铁壁”。

积极回应群众新期待

福州市聚焦群众最关注安全问题,多方联动共创“平安小区”,目前80%的小区达到“平安小区”建设标准,有力保障群众居住安全。为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市开展平安餐饮创建活动,首创识别“脏乱差”等常见隐患的AI后厨巡检,出台网络餐饮“吹哨人”制度,建成175家食品安全放心餐厅和85家放心食堂,全市学校食堂明厨亮灶率达100%。

福州市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政务服务下沉村(社区),积极在城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主要公共场所部署410台“e福州”自助服务终端,并采取共建服务代办点、设置服务驿站、预约上门代办等方式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群众凭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即可“一证通办”公共服务事项,让群众生活和办事就像购物一样方便舒心。

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政务大厅,福州市还统一开设“一件事打包办”“办不成事”专窗,把关联性强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串成118组主题服务场景,通过集成化服务,受理群众、企业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关联事项”“疑难杂症”,致力于解决各类热点、堵点和难点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福州积极探索具有福州特色、时代特征、省会特点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政治环境、稳定社会环境、公正法治环境和优质服务环境,群众安全感持续保持在99%以上,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称号,连续四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福州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同志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