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郑剑峰
□ 本报通讯员 万云龙 刘纯博
从二维码“随身法官”、“云上法庭”到“24小时自助法院”;从家门口的巡回审判点、“天平驿站”,到因地制宜打造别具特色的“蔬菜法庭”“助企法庭”“共享法庭”……陕西法院人正在以司法改革破难题、解新题,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推动全省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法院累计完成136项司法改革任务,出台73项改革制度机制,4项改革经验入选《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多项改革举措被最高人民法院交流推广;2021年全省法院审执结案件96.43万件,员额法官年人均结案数243件,同比2012年分别增长328.4%、565.7%,执法办案总体呈现质效双升、动能增强的良好态势……
《法治日报》记者注意到,随着司法改革的纵深推进、全面深入,更多改革成果正持续为陕西法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凝聚改革攻坚“同心圆”
“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法院改革的全领域全过程,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把牢改革方向、落实改革举措,确保改革行稳致远。”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智表示,要遵循“分清轻重缓急、坚持内紧外推,以改革精神做好改革工作”思路,扛起改革责任,全力攻坚克难,推动各项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2022年8月10日,陕西高院召开全省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座谈会,就持续深化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这也是陕西高院连续五年来每年年中会议专题研究法院改革工作,从有序放权到有效监督,从加强制约监督到落实司法责任,一个个主题专项推进,一项项任务逐一落实。
协调省委编办、省委政法委等部门支持,在全国率先探索形成了“全省统筹、差别分类、以案定员、以员调编、动态调整”员额、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加强跨域跨部门司法联动协作,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制定《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管理办法(试行)》《环境资源保护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创新推动陕川甘三省四地法院建立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环境资源审判委托送达和调查取证协作机制;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积极服务法治政府建设,2021年,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
注入高质量发展“加速剂”
“改革前,我们是一人一案负责到底的工作模式,法官干警任务重,办案效率受限,现在就大不一样了。”近日,谈起“分段集约、繁简分流、类案集中”执行工作新模式带来的改变,子长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南烨冰深有感触。
2021年以来,子长市法院以执行案件繁简分流与执行事务集约化办理为突破口,推动执行案件更加高效办理。
“感谢妇联和法院的同志,‘共享法庭’真是太方便了,没想到还没开庭,我们的事情就处理好了!”近日,在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当事人刚刚拿到调解书,就向妇联干部和家事纠纷“共享法庭”法官连连道谢。
10月18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住建局、市妇联三方联动,就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业纠纷和婚姻家事案件诉前化解签订一揽子合作共建协议,以“法院+住建局”“法院+妇联”模式共建多元解纷机制。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定国内首个《金融商事纠纷证据规范指引》,在全国率先实行破产案件由中级法院集中统一管辖;创新构建“三力三高三全”司法保护体系,打造“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高地;建成陕西智慧法院司法数据中台,全省推广网上立案、在线调解、在线诉讼、电子送达机制,截至2022年9月底,陕西移动微法院实名用户量突破25.98万人。
织密权力运行“监督网”
“现在开庭!”9月27日,被告人任某某故意杀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案依法公开审理,由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尤青主审并担任审判长。
这是陕西各级法院院庭长带头办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省法院院庭长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已成为常态,2021年入额院庭长办案数量占全省法院结案总数47%以上,独任法官和合议庭直接裁判案件占全省法院结案总数的98.17%。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随着司法责任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省法院制约司法权力运行的监督网也在越织越密,制度笼子越扎越紧。
陕西高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审判权力制约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指导性文件,全省三级121家法院全面建立司法人员权责清单体系,以组织化行权、全过程留痕压紧压实院庭长对“四类案件”的监督,明晰各类司法人员岗位职责清单和履职指引;通过以规范化制度加强案件质量管理和办案质效评价,推行发回、改判、指令再审案件的评查巡查、分析通报、异议反馈机制,实时分析廉洁风险,推动监督制约从“被动等”向“主动巡”转变,实现有效放权和有序监督相得益彰。
“全省法院要以科学配权、规范行权、依法治权、廉洁用权为重点,加快构建科学合理、规范有序、权责一致的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李智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