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江苏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更上层楼 阵地建设亮点纷呈

□“八五”普法进行时□ 本报记者 丁国锋□ 本报通讯员 宋春辉 徐旭“同学们,今天的法治课首先观看动画片,大家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多...

“八五”普法进行时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宋春辉 徐旭

“同学们,今天的法治课首先观看动画片,大家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多行善莫行恶,明辨是非、维护正义等法治元素,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守法明理、惩恶扬善……”近日,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的法治课上,法治副校长、淮安市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张洪斌正与孩子们互动交流心得,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地传播着法治思维和理念。

随着法治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今,在江苏各地,通过将法治文化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江苏地域文化、基层社会治理、群众生产生活、现代传媒“六个深度融合”,法润江苏已经延伸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细支末梢,助力法治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江苏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张晓伟介绍,《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出台,法治文化成为了法治江苏、诚信江苏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通过实施法治文化保障体系完善、建设能力提升、作品创作繁荣、传播体系优化、法治文化惠民“五大行动”,逐步构建了知识普及、观念引导、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法治文化体系,形成了规模效应、品牌效应、聚集效应。

阵地建设亮点纷呈

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的抗日石刻,共有万寿山、飞来石等7处,真实反映了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守军在连云港保卫战中的悲壮历史。

连云港市将“红色”与“法治”有机结合,把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作为全民普法工作的重点内容,持续加大对红色法治文化的挖掘力度。通过开设红色实境课堂,注入“法治基因”,打造红色法治文化阵地,增添更多吸引力。

大运河记录着千年岁月里漕运的辉煌,是长江干线的重要支线和长三角航运通道。2019年,江苏省司法厅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长廊建设的实施意见》,全省大运河沿线各市、县(市、区)联动推进法治景观集群段、法治惠民样板段、基层治理示范段建设,努力把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长廊建设成为江苏法治文化高地的精品亮点。

苏州是大运河沿线流经区域最多的地方,大运河穿城而过。2022年1月,苏州市姑苏区司法局联合苏州市立达中学开展了一场以游学大运河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沿着山塘法治文化体验线,领略七里山塘街上所蕴藏的法治历史人物、典故、景观,通过“逛一条千年古街,游一座明清园林,乘一艘画舫游船,听一曲苏州评弹,品一杯东山绿茶,赏一件传统工艺品”的沉浸式体验,让师生们在追溯千年古城繁华的同时,学习了解大运河法治文化的渊源,在心中种下保护运河历史、传承运河文化的法治种子。

据了解,从2019年起,苏州市积极梳理挖掘大运河相关的历史遗迹及法治与道德元素,将法治文化建设融入大运河沿线河岸整治、文明旅游、生态修复等工作,通过建设法治景观、研发法治文化产品、组织法治文化活动等途径,设计开发大运河法治文化体验线路10条,全力打造大运河(苏州段)法治文化辐射圈,将法治理念通过游玩形式进行宣传推广,让群众在休闲观光中感受法治文化。

“通过积极鼓励各地将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乡土文化建设相结合,整合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法治文化元素,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性法治文化阵地,宪法长廊、民法典公园等集普法教育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法治文化阵地早已遍布城乡。”江苏省司法厅副厅长周福莲介绍。

截至目前,江苏共建成周恩来纪念馆、常州史良故居、常熟市沙家浜“法与生活”互动体验馆等10个“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524个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1.8万余个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等,推动普法从“无形”向“有形”可视化呈现,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民众、设置合理、功能多样”的法治文化阵地集群。

作品创作有声有色

高水平的法治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更好地凝聚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还可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而匠心独运、妙趣横生的法治文艺作品是传播法治文化的绝佳载体。

南通拥有166公里的长江干流岸线,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围绕学习宣传长江保护法,南通市连续两年举办集中宣传活动,推出长江保护普法动漫形象“江小豚”,创作《守护江小豚的美丽家园》《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等普法微视频,并依托商业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约1万余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共同唱响新时代长江大保护的法治之歌。

民法典颁布实施后,江苏省司法厅制作出30部民法典动漫微视频作品,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大众化解读宣传民法典。目前,通过开辟民法典法治文化“云游”专题,推出云视频、云作品、云场馆等110多个(件),民法典学习宣传的覆盖面、影响力不断提升。

江苏各地还广泛吸纳文化工作者、文艺爱好者、草根名嘴,建成南京溧水非遗剪纸、淮安博里农民画、如东县法治文化促进会等创作基地85个,培育盐城临海农民快板队、高邮小拇指普法志愿者协会、镇江丹阳八姑娘公益律师团等社会组织156个,为持续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法治文化作品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据统计,江苏已累计创作法治戏曲剧本6000余部、法治故事1.4万余篇、法治书画摄影3.9万余幅,法治动漫、微电影等1200余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作品征集、司法部“图·视·文”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我与宪法”微视频征集等各类法治文化获奖作品超百件。

品牌效应不断彰显

诙谐幽默的小品、轻快优美的歌舞、朗朗上口的快板……一个个寓普法于文艺的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台下叫好声不断,掌声此起彼伏,这是南通海安市每年法治文化节演出时的场景。取材于群众生产生活中邻里趣事和疑难杂事的文艺节目,融入宪法、民法典、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常识,成为一场场深受群众欢迎的法治文化盛宴。自2004年以来,海安法治文化节已连续举办十七届,法治文化已成为海安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青少年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江苏抓住“双减”政策实施的有力契机,策划推出“法治第二课堂”青少年普法活动,采用法治情景剧、模拟法庭、故事教学等多元化方法,将法治教育与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等相结合,打造形成“一堂主题班会”“一场网络直播”“一档电视节目”“一条新闻报道”“一份教学课件”的“五个一”组合式普法产品,以法治方式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截至2022年9月,“法治第二课堂”活动已开展13场,走进10所学校和3个社区,推出70余个青少年普法节目,参与人次达1200万,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普遍欢迎。

线下普法活动别样精彩,线上法治宣传同样生动。江苏省司法厅、省法宣办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委省级机关工委连续多年举办“百万党员学宪法学党章考法律活动”,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重点内容,辐射全省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群众,累计答题人次超过700万,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学法氛围。

文化“搭台”,法治“唱戏”。江苏还组织“法律明白人”、行政执法人员等法律服务力量,常态化开展以案释法、法治图书阅读、法治书画展览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法治文化进家庭、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等,实现法治文化活动规模化、大众化、特色化,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