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之路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赵晓红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深化多元化解纠纷有益探索,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平台建设,搭建集约型矛盾纠纷调处平台,持续深化“枫桥经验”一师实践,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逐渐构建起一站式解纷大调解格局。
实体平台
打通解纷“最后一公里”
今年8月,第一师九团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是该团镇向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又迈出的坚实一步。
九团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成立形成了“一中心多平台”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体系,实现多部门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让基层社会问题、矛盾纠纷的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将司法服务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扎实推进辖区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而这是该师市打造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的一个缩影。
该师市秉承“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点线面结合、惠及全民”的实体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以人民调解协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为“大脑”,各行业专业性、团镇(乡、街道)人民调解组织、诉调对接中心为“脉络”,连队(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为“神经元”,基层网格调解小组为“神经末梢”的大调解体系建设,积极打造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该师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与师市40个部门单位、群团组织和31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团镇(乡)建立了联系人机制和特邀人民调解员专家库,及时精准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指导,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矛盾纠纷联合化解,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三调联动
形成矛盾化解合力
今年8月2日,人民调解员马某在四团解决一起杏干收购协议时,双方发生分歧,收购方班某因资金周转困难,无法当场支付货款,希望以出具欠条的方式达成协议。种植户却怕对方以后赖账不给钱,双方僵持不下。
通过诉调对接中心,马某请求阿克苏垦区人民法院法官杨丽给予帮助,杨丽通过远程视频告知班某如若不履行生效文书将承担的法律后果。在法官释法明理下,双方很快完成线上司法确认,促成了交易。
今年,该师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会同师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在3家法院建立诉调对接中心,由10名专职调解员坐班,与各人民调解组织建立了分流引导委托调解长效机制。人民法院根据诉讼案件类型、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引导当事人进入诉前调解程序,将适合人民调解的纠纷案件移交至诉调对接中心,由中心进行直接调处、委托调处和协助调处。截至目前,已成功调处矛盾403件,涉及人数892人,涉及金额7492万元,调解协议司法确认402件,顺利破解信访矛盾化解难的瓶颈,节约了司法资源,节省了人民群众的诉讼成本,打通了矛盾调解“最后一公里”。
同时,一师阿拉尔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还与公安局、人社局、卫健委、市场监督管理局、信访局、妇联等部门会商,组建师市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纠纷、医患纠纷、消费者权益纠纷、信访纠纷、婚姻家庭纠纷6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完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各项机制。目前,共化解各行业领域疑难复杂纠纷313件,涉及655人,涉及金额1300余万元;参与化解积案49件,涉及人数202人,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建引领
网格推进基层治理
“刘大哥、张大哥你们先冷静一下,我是社区调解员,发生什么事了?”金银川街道社区网格员陈亮接到电话反映,迅速赶到现场。了解事情原委后,陈亮对双方进行了耐心劝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一场因污水排放引发的纠纷,也随之化解。
该师市以党建为引领,完善网络,优化服务平台,以发展促和谐,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将人民调解与党建工作高度融合,构建了“党组织+人民调委会+专职调解员+派出所+社区居民(村民)”的网格人民调解工作单元,联合开展上门走访、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工作,真正做到“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人民调解组织”“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人民调解员”。调解员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同频共振、互促共进,筑牢基层稳定“第一道防线”,形成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今年以来,一师阿拉尔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904起,成功率达98.85%,涉及金额4.97亿元,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1679余件。基层矛盾化解水平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目标得以实现,辖区治安、信访、诉讼案件同比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