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本报见习记者 张海燕
为积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海律师行业提出以党建为引领,走“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和规模化”发展之路,打造具有国际辨识度和时代精气神的“海派律师”品牌,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的行业生态。
“一百多年来,‘海派律师’书写了百年传奇。站在新时代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有必要回顾历史,总结归纳‘海派律师’的精神传承和文化内涵,激励广大律师踔厉奋发,谱写‘人民律师为人民’历史新篇章,践行‘忠诚爱国、服务为民、开放包容、开拓创新、引领先河’的时代精神。”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上海市律师行业党委书记刘卫萍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不忘红色初心
110年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律师公会诞生在上海。黄陂南路上一栋颇有历史底蕴的建筑,便是当年上海律师公会的办公楼旧址。
如今已92岁高龄,被誉为“海派律师活化石”的傅玄杰曾参军入伍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再后来他在军事法庭一干就是10年,待到律师制度恢复重建后,他又成为上海第一批“归队”的律师。“忠诚爱国是‘海派律师’的初心和灵魂。”傅玄杰说。
正如傅老所说,历史上有沈钧儒、章士钊、潘震亚、张志让等一大批“沪上名律”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中,他们向往政治昌明、法制健全,坚持公平正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积极投身法制建设,并为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时光荏苒,当年外滩公园入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民族耻辱一去不复返。如今,黄浦区正致力于打造“外滩法律服务集聚带”,为新时代法律服务行业建设人才高地、聚合高地和发展高地。
2021年9月,定位于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国家战略的上海“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正式揭牌。3至5年内,这里将汇集长三角一体化的全类型法律服务机构和服务要素;5至10年内,这里将形成集聚度高、专业优势凸显的法律服务核心生态圈。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海作为‘五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须以党建为引领,传承好‘海派律师’的优良传统和民族气节,打造一支忠诚爱国,能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优秀律师队伍,做到‘在上海、为全国、通世界’,不断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季诺说。
牢记为民使命
穿梭于石库门狭小弄堂,常为化解纠纷而奔忙,这便是胡熙昊律师和他的同事魏晋的工作日常。
作为民商事案件代理律师,他们在上海律协发出“居委结对律师”的集结令时,毅然选择当一名社区法律顾问。正是在这些律师的努力下,上海涌现出和谐旧改的“宝兴里模式”,如今律师参与城市更新化解基层矛盾已成为一道风景线,被群众誉为“流水的旧改,铁打的律师”。对此,魏晋说,服务为民是人民律师的应尽之责。
翻阅史籍,同样的观点早在百年前就出现在《大公报》上:“各地律师公会附设贫民扶助会,为贫民排忧解难,皆可表现律师界维护人权,服务社会之精神。”
百年时光倏忽而过,“海派律师”服务为民的精神得以传承。至今已持续4年之久的“法治体检”是服务为民精神的另一个缩影。4年来,共有165家律所联合工商联及所属251家商会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服务,惠及企业超过7万家,体检内容从单纯的公司经营扩展到涉及规章制定、治理结构、人力资源、诉讼管理、行政处罚、法律咨询等方方面面。
除此之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3年中,上海律师捐款捐物,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为受困企业出谋划策,为经济重振保驾护航;同时在非诉争议多元化解、普法依法治理、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援助等诸多社会治理领域,都有上海律师服务为民的身影。
广开国际视野
陆家嘴是上海展现改革开放成果的地标,很多涉外律所选择在这里办公,“开放包容”成为这支队伍走向国际最明显的标志。去年4月,环太平洋律师协会第30届年会在这里举行,上海律师在国际舞台上越发彰显自信、笃实和专业的精神。
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朱林海说:“‘引领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处国际法务’是上海律师走向国际的必备素养,因为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与外国律师同台竞争,才能更加有力地保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才能更加精准地开拓国际市场。”
回顾“一带一路”倡议拓展这些年,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律师成为他们可靠的护航者。其中,上海律师起步早、进步快,他们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开拓视野,提升自身能力。
《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2》显示,2013年至2021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达1613.1亿美元。与此对应的是上海律所在境外设立的分支机构逐年大幅增加,服务规模大幅增长。
为营造更好的国际发展环境,2018年,上海东方域外法律查明服务中心建成,为相关企业和法律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涉外法律查明服务;2018年,上海涉外律师人才库建成,241位涉外律师人才入库。除此之外,上海积极出台政策加强与国际律所和国外律师组织的联系和互动。
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海派律师”演绎了开放包容的行业典范,将上海城市精神融入职业精神,将上海声音传递到世界各地。
引领时代先河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行走在临港新片区,到处洋溢着开拓创新的热烈气氛。
近日,临港新片区法律服务中心举行了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开放日活动,多名律师现场接受群众咨询。据介绍,上海13家知名律所在临港设立分所,在刚刚完成的4部立法草案意见征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走进临港新片区法律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这里设置了公益律师值班室,他们就公司经营、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房产权益等企业和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提供专业、及时、高效的法律咨询。
今年疫情期间,一支150余人的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依托法律中心云平台,坚持24小时不打烊。除此之外,他们还助力化解矛盾纠纷、引入优质服务生产要素、创新法治文化建设……在这片有待开发的处女地上筑起“法治绿洲”。
“一百多年来,‘海派律师’从没有放弃拓荒的精神,他们栉风沐雨,敢于挑战,善作善成,在前进的道路上引领先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曹志龙说,这样的故事还发生在青海、西藏、新疆等地,上海律师把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对口资源输送到这些需要帮扶的地方。
上海瑾之润申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黄维青连续6年支援帮扶青海省达日县,推动该县建成了第一个公共法律服务接待大厅。随后,上海一些知名律所又率先响应司法部号召,在这里开设分所。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律师命运要时刻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海派律师’作为具有百年底蕴的职业品牌,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更加磅礴的青春力量。”刘卫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