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 本报记者 刘志月 本报见习记者 刘 欢
□ 本报通讯员 冯 玲
“请接受我们发自内心最诚挚的谢意。谢谢您,人民的好警察!”在湖北省武汉市“城市留言板”上,有一封企业主管写给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神龙派出所社区民警杨宇的感谢信,感谢她在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施封闭管理期间对员工的帮助。
杨宇与她挂点的130多家企业全部建立工作联系,随时为企业排忧解难。
在武汉经开区所辖政法机关中,像杨宇这样优秀的营商环境“店小二”有很多。
武汉经开区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后跨区域、整建制托管武汉市汉南区,实施一体化发展,被称为“中国车谷”。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工委政法委制定政法机关大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惠企措施覆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为中国车谷“借东风、定军山,二次创业再出发”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优服务
在武汉经开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产业园,无人驾驶汽车穿梭其间。通过容缺审批,企业得以边开工边补齐资料,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21天。
这样的高效,有审批机制支撑。在武汉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区行政审批局建设科科长刘波递给《法治日报》记者一张产业园区工程建设项目办理进度表,10多个项目均详细注明进展情况,并由专人跟进。
“工程建设审批程序非常复杂,有些公司对相关法律和政策并不熟悉。”刘波说,该区推出“免费帮办”服务,安排帮办员主动上门为项目排忧解难,全程为项目提供“1对1”帮办服务。
企业“进得来”,更要“过得好”。武汉经开区工委政法委多次组织法官、检察官、公证员、律师到辖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精准把脉、开出良方。
武汉经开区人民法院产业经济巡回法庭负责人赵焱介绍,在尊重企业意愿情况下,该庭优先选择适用在线庭审、在线调解,减轻企业当事人往返诉累,并积极探索以庭审录音录像记录代替书记员人工速录的新模式。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武汉经开区人民法院产业经济巡回法庭共受理汽车金融案件4682件,审结4004件,结案率为84.97%,为企业挽回直接现金损失2.7亿元。
解危机
走进武汉经开区兴城大道提升改造工程第二标段工地,只见柏油马路平整开阔。这个已进入尾声的市政重点项目,一度遭遇盗窃困扰。
“接到我们报案后,派出所和检察机关迅速介入。”项目负责人黄涛说。
经查,曾在该项目工作过的陈某伙同他人用吊车将工地上的建筑材料盗走,致使企业遭受损失。
“工地被盗表明安全防范措施有漏洞,有必要进行整改。”汉南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文桥介绍说,该院办案检察官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向企业提出加强安全教育、监控硬件建设以及保安巡查等建议。企业积极进行整改。“我们工地上再也没有发生任何偷盗。”黄涛说。
在政法机关帮助下渡过危机的,还有湖北工建钢结构有限公司。
几年前,该公司成功竞标印度尼西亚一座火力发电厂建设项目。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国外工人回不来、国内人员出不去,公司面临违约风险。
2020年6月,抱着试一试心态,该公司人事部部长李荣带着4名员工的申请资料走进武汉经开区公安分局出入境窗口,民警司俊等人接待了她。
让李荣没有想到的是,仅7个工作日内4名员工的护照就已办理好,“当时接到民警电话,比中彩票还开心”。李荣如是说。
此后两年,司俊和同事们累计审查湖北工建提交的100万余字的申请材料,并协调外省出入境管理部门,为该公司办理10余批次50人的护照业务。
2020年以来,武汉经开区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已累计为54家企业、1000余人次办理出入境业务。
“让每一位市民满意而归,是我们的目标。”司俊说。
甩“包袱”
这块位于武汉经开区纱帽街通江三路北侧的工业用地,位置优越、地块平整,开发价值高,但一直未能顺利开发。
前期,某公司通过出让方式取得这块土地。后因资金链断裂,公司无法按照投资协议履行相应义务,不仅不能按约定退还区政府给予的资金补贴,且不能支付施工单位建设工程款项。
“收到施工单位的执行申请后,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这是解决历史问题的契机。”汉南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全苏介绍说,该院充分考虑双方当事人利益,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多次沟通,制定了全面的执行方案及应急预案。
近日,汉南区人民法院利用司法网络拍卖信息化手段,成功拍卖该地块,成交价约1.1亿元。
“通过成功拍卖案涉土地,不仅有效保障胜诉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还顺利推动了数十件关联建设工程、买卖合同等执行案件一并化解。”汉南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李海元透露,这块工业用地已重新规划,准备明年6月开工。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和重大项目的法制审查工作,以法治思维推进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建设、重大事件处置,依法依规清理和解决各类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支持企业发展、为企业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