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高地至少有1名全国审判业务专家或3名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领衔
北京法院首批集群型“特色人才高地”建成高水平发挥“特色人才高地”辐射带动作用
作者:王雨阳
“每个高地至少有1名全国审判业务专家或3名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领衔,还要有一批又博又专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和优秀人才团队,形成梯次配备和人才荟萃集聚。”牵头北京法院“特色人才高地”建设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李旭辉说,“这是入选北京法院“特色人才高地”的‘硬杠杠’。” 历经4年建设,2022年12月底,随着“北京法院金融审判特色人才高地”在北京金融法院隆重挂牌,全市法院首批10个“特色人才高地”高质量建成,由此进入服务北京市“高水平人才高地”崭新阶段。
除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金融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等专门化法院“人才高地”特色明显外,一中院、二中院、三中院、四中院、朝阳法院、海淀法院、大兴法院等其他首批“人才高地”法院,既涵盖了民事、商事、刑事、行政审判、执行工作等传统业务,又各有侧重,还凸显了科技创新、涉外等审判领域特色,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这些高地法院充分发挥人才聚集效应和人才高地研究、孵化、辐射作用,已经成为相关专业审判领域的示范和标杆,为推进北京法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高站位谋划“特色人才高地”顶层设计
2018年12月,北京高院党组认真落实市委相关要求,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新时代推动首都法院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首次提出要打造首都法院集群型“人才高地”,在2022年底前打造10个左右“特色人才高地”。 2019年,北京高院政治部在全市法院开展“特色人才高地”争创工作,作为审判业务、审判研究、改革创新和人才聚集等“四个高地”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市三级法院闻令而动、积极响应,迅速掀起人才高地创建的热潮。北京高院政治部认真履行职责,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结合相关法院的人才基础、历史传统,按照“总体统筹、错位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在与相关法院密切沟通基础上,研究确定了整体布局。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教培处处长宋卓基介绍:“2019年年底,在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专门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首次挂牌‘特色人才高地’。继北京知产法院之后的2年里,二中院、四中院、海淀法院、朝阳法院4家法院陆续挂牌‘特色人才高地’。” 记者了解到,借2021年底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北京市人才工作会议召开的“东风”,围绕北京市“力争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部署,北京法院进一步深化和加强“特色人才高地”创建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五子联动”新发展格局。在前期扎实培育基础上,2022年陆续为三中院、大兴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一中院和金融法院5家法院挂牌。至此,北京法院“特色人才高地”整体布局目标全部实现。
高标准推进“特色人才高地”建设
为确保“特色人才高地”建设的标准化、规范性和实效性,北京高院坚持“首善标准”,提出了六条建设标准,包括深入落实“党管人才”主体责任、实现高层次人才荟萃集聚、妥善审理疑难复杂案件或完成重大任务、形成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和作用发挥机制、辐射带动全市乃至全国法院人才工作。在高地创建过程中,高院政治部与相关法院密切沟通,加强指导和服务,并通过开展“京法精品课堂”、学术讨论成果分享会、院级专家评选会等活动,有效推进人才高地建设。相关法院认真落实“党管人才”主体责任,加强政治引领,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法院工作大局中谋划实施,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例会、党组成员直接联系服务人才等工作机制,形成党组和“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常态。在各具特色的人才培育工作机制下,相关法院都有一套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高水平人才汇聚的“组合拳”,普遍经历了2-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培养周期,实现专业特色领域人才集群化发展。
高水平发挥“特色人才高地”辐射带动作用
“特色人才高地”的创建成功,只是第一步,充分发挥人才高地作用和效能,才是重中之重。北京高院党组对高地研究、孵化、辐射作用的发挥,提出了“五有”要求,即要有所在领域的研究成果、有改革创新的举措和工作机制、有精品案件、有全市法院跟班培训、有动态考核。各家高地紧紧围绕首都中心工作、主动融入大局,努力在高地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和新的突破,共同推进全市乃至全国法院司法审判高质量发展。树立裁判规则,扎实推进审判经验传承辐射。高地作为审判业务标杆,在疑难复杂案件审理上不断发力。如互联网法院审理了抖音短视频案、微信读书案、爱奇艺超前点播案等一批互联网领域具有规则引领意义的案件,有力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四中院妥善审结涉“疏解整治促提升”案件3000余件;知产法院妥善审理了一大批事关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竞争力的知产类案件,有效实现了知识产权审判对科技创新和良好商业竞争环境的保障作用;海淀法院妥善审结了全国首例大数据产品不正当竞争案等一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涉科技创新领域案件,三中院妥善审理了“劳斯莱斯1300万元汽车消费欺诈案”,该案系我国消费者获赔金额最高的消费欺诈案件,有效维护了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一中院在罗某“高铁霸座案”中为正当舆论监督撑腰,被写入最高法院2021年度工作报告;二中院探索重罪案件认罪认罚试点,在认罪认罚适用标准上推动形成法检统一认识;大兴法院妥善办理了一大批“大型建材城腾退案”“八旬老太医院霸床案”“知名网络歌手欠薪案”等有影响力的案件,切实打通了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各高地还积极总结传承审判经验,选派专家型人才和优秀法官走上国家法官学院及北京分院等讲台。二中院以远程视频等方式为西藏拉萨等法院授课;互联网法院法官在“中-泰法官智慧法院司法实践”视频研讨会上授课;四中院先后接待全国各地多家兄弟法院观摩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先进审判经验在全市乃至全国法院的传承辐射。
加强理论研究,有效发挥专家人才智库参谋作用。各家高地均承担了一大批最高法院、中国法学会等重大调研课题,共同推进全市乃至全国法院司法审判和司法改革领域新难问题的破解。互联网法院创造性构建“e版权诉源共治体系”,获得最高法院首届“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金融法院推行代表人诉讼与示范判决机制,探索建设国家级金融法治协同平台;海淀法院关于科技犯罪案件的大数据统计分析获最高法院周强院长批示肯定;三中院多名法官参与《民法典》《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起草论证工作;大兴法院程立法官在中央政法委举办的改革调研会上,对执行立法、执行保障、执行体制改革等问题提出建议;朝阳法院研究制定《朝阳法院司法服务和保障北京‘两区’建设的工作举措》分析研判“两区”建设相关法律问题;三中院认真做好冬奥会特许商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为冬奥会筹办贡献司法智慧;四中院每年向社会公开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还创新发布针对每个区的行政案件司法审查分报告,为各区依法行政提供个性化“法治体检报告”,受到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评价;知产法院法官在国际商标协会(INTA)年会“CTA论坛”围绕商标司法保护实践的新进展发表英文主旨演讲,并同国际商标协会举办双边会议,为推动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彰显中国日益显著的国际规则塑造力和国际影响力。
促进人才聚集,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孵化功能。各高地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培育作用,高层次人才队伍均呈现数量质量双提升,如朝阳法院挑选优秀干警组成专业涉外审判团队,打造各具特色的涉外审判人才“小高地”,促进涉外案件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三中院建立党组班子成员培养联系人才制度,每名班子成员每年全链条跟踪培养联系1-2名专家型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在重大项目承担、学术研讨交流、外派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大兴法院荣获“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先进单位”,涌现出赵鑫法官等先进典型。各高地还积极发挥对全市法院同类人才的培育孵化作用。各家高地先后接收全市法院近五十人参加高地跟班培训,安排专家带教、制定详细培训方案,促进全市特色领域人才快速成长。建设10家高地,只是达成了阶段性目标。目前,还有很多法院在积极争创特色人才高地。未来,北京法院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守正创新、挺膺担当、勇毅前行,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紧紧围绕首都中心工作和审判实践需要,更加注重在细分的审判领域的精准化培育,严格建设标准,推动高地布局不断优化,以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推动审判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
[ 责编:曾震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