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近日,258个县(市)进入自然资源部认定的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中。自然资源部将继续指导地方立足创建工作,做好拓展延伸,切实发挥创新精神,把政策用足、用好,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等提供更多实践样本。
□ 环保在行动
□ 本报记者 张维
258个县(市),近日进入自然资源部认定的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中。其中土地资源类183个,矿产资源类57个,海洋资源类18个。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既是基于我国特殊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现实选择,也是破解资源瓶颈约束、保护生态环境的首要之策。”自然资源部开发利用司有关负责人说。
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创建活动正是为此而来。据上述负责人介绍,此举旨在以示范县(市)创建为平台抓手,指导推动各地以标准为基础、指标为依据、创新为动力、示范为导向,着力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整体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盘活利用存量资源要素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有着“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之称。作为古都金陵的起源,辖区国土面积仅49.11平方公里的秦淮区,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城市文脉和历史记忆,辖区内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占全市21%,历史文化街区占全市2/3。
“如何让古韵新貌自然交融,成为存量时代‘城市更新’的必答题。”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秦淮分局有关负责人说。
存量用地盘活不仅仅是土地利用问题,更要求理顺各类资源要素产权关系。辖区内布局散乱、建筑质量较差的老旧危房及棚户区,权属类型复杂、群众诉求多元,秦淮区以理顺产权关系权责利为切口,加强区级配套政策供给,针对小西湖历史地段微更新等项目实施,陆续出台涵盖规划、用地、不动产登记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专项政策,既为厘清复杂产权关系、维护群众权益提供政策依据,也为存量用地盘活利用后不动产增值、运营增效提供产权保障。
针对辖区内唯一的省级开发区实际管辖范围较小的特点,秦淮区坚持以“小而全”推进全域利用、“小而优”提升用地效率、“小而特”引导产业特色化,园区114公顷的有限土地,土地开发率100%,土地建成率近98%,建成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约1.1亿元/公顷,地均税收770万元/公顷。
面对辖区增量稀缺现状,秦淮区坚持以“零增地”导向倒逼内涵挖潜,盘活有限资源。军用南京大校场机场市内异地搬迁置换,整理出近10平方公里主城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有序推进地下空间规模化、区域化开发,结合周边地块实现了近10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高效复合利用。经统计,新城地区“十三五”时期基础设施、公建配套及由土地出让带动产业投资实现约929.6亿元,超过预期700亿元目标,实现了“零增地”土地资源的增量增效。
因积极探索存量更新路径,开创性推进了基于历史文化保护和民生改善的存量资源要素盘活利用新路径,以存量用地增值增效,推动了历史名城特质、百姓宜居品质、创新空间潜质的综合提升,秦淮区成为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中的一员。
建立监管考核评价体系
秦淮区在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中表现优异,浙江省长兴县则在矿产资源的节约集约中成功“出圈”。
城如其名,长兴,寓意长治久安、兴旺发达。长兴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第30位,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长兴县的在册矿山只有14家,绿色矿山建成率100%,其中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库6家。整个县域的矿山数量此前一度达到了400家。不过,平均单个矿企年生产规模却自少变多,曾经的6万吨提升至192万吨。
这是长兴县以投入最优化、产能规模化、产业集中化为目标,盘活矿地资源,在采点多、面积大的集中开采区统一规划,建设万亩级战略平台,重塑产业格局的结果。
据长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长兴县探索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恢复治理新模式,累计完成废弃矿山治理1400多万平方米、在产矿山治理124万平方米,陈湾石矿生态修复及开发利用被自然资源部评为第一批“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立足废弃矿山独特的地势风貌、科普潜质,长兴县打造出旅游“金名片”,实现由“治理包袱”到“生态亮点”的华丽转身。
长兴县还利用矿业废弃地孵化工业项目。5年来,结合废弃矿地建成各类工业平台6个、总面积7.7平方公里,目前平台已落地亿元以上项目36个。将矿山生态修复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如和平镇结合虹东矿生态治理项目与镇域规划,复垦耕地558亩。
在海洋资源的节约集约上,浙江舟山市嵊泗县、江苏盐城东台市、辽宁大连长海县等示范县(市)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对用海用岛空间和布局的引领作用,建立良性循环的海洋经济系统。
浙江台州市椒江区、山东烟台蓬莱区、广东汕头龙湖区、广东深圳盐田区等示范县(市),对兼容性高、互补性强的用海项目,采用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方式进行审批,拓展海域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逐渐由“平面化”管理过渡至“立体化、精细化”管理。河北唐山曹妃甸区探索开展适用于立体用海的三维海籍登记模式,实现海域垂向空间的明晰化管理。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对于重大涉海项目,一律实施事前“主动介入”、事中“跟踪服务”、事后“积极监管”的全过程服务模式。河北唐山乐亭县积极探索建立节约集约监管考核评价体系,并将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纳入领导班子考核体系。
引导各地转型绿色发展
上述这些示范地区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方面各有千秋,但又都符合一套共同的标准。
据自然资源部开发利用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土地方面,主要从推动节约用地、减量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力度,提升用地强度和效率等角度考察。据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矿产方面,主要从推动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损失,减少矿产资源消耗,降低单位GDP矿产资源消耗等角度考察。据海域海岛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海洋方面,主要从降低海域海岛资源消耗,提升单位面积用海用岛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挖掘低效海域海岛资源再利用潜力,优化海域海岛利用结构和布局等角度考察。
据了解,本次评选出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示范期为2023年至2025年,2025年将评选第二批。
自然资源部开发利用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示范创建,引导各地转型绿色发展,改变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做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激励各类资源要素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探索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政策创新和技术创新,强化正向激励,更好发挥示范县(市)在节约集约领域的首创作用,力争以有限资源保障更为长远的发展,以更小的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在全社会营造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良好氛围和行动自觉,推动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和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资源利用水平稳步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但是,我国人均资源量少、后备资源不足的国情没有改变,无论是土地、矿产还是海洋资源,都难以承载高消耗、粗放型的发展,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都还有巨大提升空间。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自然资源风险,也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下大力气推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这是绿色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自然资源部开发利用司有关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透露,对示范县(市),自然资源部已明确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支持,相信可以对地方更好地开展节约集约工作提供更大的空间。“我们将继续指导地方立足创建工作,做好拓展延伸,切实发挥创新精神,把政策用足、用好,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等提供更多实践样本。”
上一篇:守牢网络空间第一道“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