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 本报记者 韩宇
“如果一诉了之,对企业、对地方经济都会带来负面影响。”近日,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金鑫说。
金鑫口中的企业,是本溪市某旅游有限公司。该公司在建设某景区过程中,涉嫌犯有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但该公司在依法纳税、吸纳就业人口等方面发挥着不小作用。明山区检察院便依法对该公司启动涉案企业合规考察程序,经过3个月考察期,最终对该公司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多年来,辽宁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统领,以优化政务服务为依托,从解决法治环境、信用环境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做起,积小胜为大胜,稳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向好。
健全制度体系 夯实法治之基
2016年12月,辽宁省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19年10月1日,新修订的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入更加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
此外,辽宁省相继出台社会信用条例、企业权益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规章,以及政务严重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底,辽宁省委政法委和省委依法治省办联合印发《辽宁省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该指标体系从制度环境、执法环境等10个方面设定102项指标,量化评价结果纳入全省绩效考评体系。
同时,辽宁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法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也不断健全完善。
大连市创立“企业家出题、书记市长答卷”民营企业诉求办理工作机制;沈阳市铁西区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管、失信问责”工作机制,浑南区建立营商环境监督员制度。
大连渤海大道多年未贯通影响周边企业通勤和物流问题,通过民营企业诉求办理工作机制得以解决。大连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大连三友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伟冬激动万分:“我们企业靠近渤海大道,渤海大道如期通车,这更加坚定了我在大连发展的信心。”
优化服务供给 推进简政放权
2022年10月,辽宁某律师事务所需要变更律所负责人。不了解申请流程的新任职律所行政人员通过抚顺政务服务网上的模板化服务指南,迅速明悉了相关内容,顺利完成了申请事项报送。
这个事例,是辽宁省着力破解民生堵点,优化政务服务供给的一个缩影。
实践中,辽宁省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实现一般性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内完成,一般建设工程审批时限压缩至60个工作日,线性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打破部门职责边界,将困扰企业群众“多头跑、多处跑”的事项梳理整合为“一件事”,共完成出生、入学、退休、开办超市等26个“一件事”。启动“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打破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919个“高频刚需”事项实现“掌上办、指尖办”。
加强诚信建设 实现履约践诺
什么是严重失信行为?用什么措施惩戒?该惩戒未惩戒怎么办……这些涉及信用环境制度建设的问题,在2021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辽宁省惩戒严重失信行为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都能找到答案。
“从社会调查和征求的意见情况看,社会各界比较关注政务、司法领域失信问题。同时,以前信用建设有关规定偏重于规范市场主体,对政务、司法领域突出问题缺乏具体规定。《规定》的出台,填补了在此方面的制度空白。”辽宁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孙映雪介绍。
为了全面落实《规定》,严格约束政府诚信行为,辽宁省成立省政务严重失信行为处置专责小组,建立政府失信问题核查制度,连续3年开展专项行动,坚决整治新官不理旧账、招商不诚信、承诺不兑现、违约拖欠债务等行为。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辽宁省清偿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拖欠账款50.95亿元。
狠抓问题整改 严格正风肃纪
在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辽宁省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信用、司法、执法、作风等8个领域重点问题开展监督,推进问题整改。
2022年上半年,辽宁省纪委监委对2198件破坏营商环境问题依法立案,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843人、移送司法机关212人。省委政法委排查整治损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1805个。
辽宁全省法院通过开展执行案款发放不及时和胜诉退费不及时专项整治,2022年上半年盘活资产5.57亿元,审结破产重整案件38件,化解债务321.23亿元。全省检察机关全面推行合规考察制度,引导涉案企业合法经营,避免“办一个案件、垮一家企业”。
辽宁省人大代表马宗奇对此颇有感触:“全省法院积极推动整治‘退费难’‘退费慢’等问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法院工作作风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