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28日讯 记者张维 “事出反常必有妖。”今天,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这句话所指的是2022年底到2023年初,河南、陕西等地出现长达11天的跨年霾,生态环境部启动重污染应急预案,但是效果不理想。
意识到这种反常可能存在问题后,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和副部长赵英民以“四不两直”方式对豫陕两地13家企业开展检查。果不其然,发现大量环境违法问题。刘炳江说,目前,已刑事拘留21人、行政拘留11人,相关案件在进一步处理中。
刘炳江指出,企业环境违法行为频发,充分暴露出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几方面的短板弱项:一是部分企业漠视法律,突破底线。企业肆意偷排偷放,想方设法逃避监管,甚至多方串通,形成系统性造假链条,归根结底是企业治污设施投入不足造成的。二是部分地方治污攻坚定力不够,韧劲不足。近年来,随着蓝天保卫战扎实推进,大气环境质量呈现持续改善态势。部分地方出现盲目的乐观情绪,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三是部分地方的生态环境监管流于表面,能力薄弱。部分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不敢动真碰硬,日常监管走过场。尤其是对当地的利税大户,部分基层干部能力素质不足、业务不熟练、作风不扎实,加之现场检查技术装备落后,难以发现日益隐蔽的违法问题。
刘炳江表示,生态环境部将聚焦重点地区、重点时段,以点带面,帮惩结合,督促企业扛起大气治理的主体责任。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组织各地以案为鉴进行警示教育,坚持问题导向,动真碰硬,以“零容忍”态度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指导各地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进一步将压力传导到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持续提高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识别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切实履行监管责任,督促引导企业自觉守法。帮助企业完善治污设施,树立标杆企业,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