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着花儿看新疆
□ 本报记者 赵晨熙
“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这句话时常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新城街道哈尔墩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巴哈尔古力挂在嘴边。
“哈尔墩”在维吾尔语中是“黑土地”的意思,在这个总人口1510户3821人的社区中,“团结”一词被诠释得生动而清晰。
哈尔墩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区,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俄罗斯族等14个民族组成,在这里温暖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各族居民早已把民族团结意识融入血脉,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5月17日,当《法治日报》记者跟随“四季看新疆”之“追着花儿看新疆”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哈尔墩社区时,恰逢社区正在开展“邻里节百家宴”活动。巴哈尔古力介绍,从2014年起,每逢重大时间节点,哈尔墩社区就会组织“邻里节百家宴”活动,生活在社区的各族居民会精心制作特色美食,准备节目,大家唱歌、跳舞、做游戏,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维吾尔族的拉条子、哈萨克族的包尔萨克、俄罗斯族的面包和果酱,还有汉族的炒菜……记者看到,用一张张桌子摆成的长餐桌上放满了各民族美食,56岁的社区居民春英告诉记者,这些食物都是社区各族居民餐桌上最常见的,多年来共居共生、相濡以沫的生活,早已让各族居民的饮食习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一张张桌子不仅是美食的聚会,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春英自豪地告诉记者,自己是锡伯族,现在至少会说4种民族语言,“我没有刻意去学,就是和大家在日常交流中逐渐学会的”。春英说,社区的各族居民不仅相互了解,有困难也会互帮互助,平时大家经常聚在一起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谁家孩子考上了好学校、谁家出游遇到了好玩的事情……大家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在当地很多家庭中,不论是装潢陈设,还是穿着打扮,甚至是生活习惯,都能看到多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合。
沿着哈尔墩社区街道前行,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很多人家的院子外墙上,都挂有一个“石榴牌”。询问后得知,上面画有几个石榴,就表明这个家庭成员中有几个民族。看似小小的细节却是对民族团结最大的真诚和礼赞。
“在这里,大家从不会用民族来区分彼此,我们都是中华民族,都是一家人。”维吾尔族群众哈力旦·依拉洪的大家庭就是一个由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家庭——她的丈夫是乌孜别克族、姐夫是塔塔尔族、妹夫是哈萨克族、女婿是俄罗斯族,还有一位她父亲收留的汉族弟弟。
哈尔墩社区还流传着一个“百万不换好邻居”的故事。几年前,有人想要用不错的价格购买社区居民刘晓蓉的房子,但她反复考虑后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与邻居玛力亚多年的姐妹情让她难以割舍。
汉族居民刘晓蓉和维吾尔族居民玛力亚相识于1985年,此后两人一直交往密切,互相扶持。玛力亚不会缝棉衣,刘晓蓉给自家孩子做衣服时会给玛力亚的两个儿子各缝一件;刘晓蓉家的鸡、羊因为连连大雨断了饲料,玛力亚不仅帮忙购买,还冒雨送到家里……每每讲起当年的故事,两人都会滔滔不绝。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巴哈尔古力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我们会不断发挥社区党总支力量,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搭建各类交流平台,引导各族居民互帮互助,增进感情,把民族团结‘同心圆’越画越大。”
上一篇:法治建设更快更灵更公平
下一篇:创造数字经济司法保护“温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