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着花儿看新疆
□ 本报记者 赵晨熙
风暖昼长,草长莺飞,初夏时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的塔城地区,多彩的城镇风貌与绚丽的自然山河草原,共同构成一幅纯美的油画。
致富之花、团结之花、援疆之花也在塔城这片祖国边陲重地上绚丽盛开。
致富之花
每每提到新疆美食,多数人脑海中都会浮现“羊肉”二字,鲜美的羊肉俨然已成为新疆的一张名片。
5月18日,当记者走进位于塔城地区裕民县的新疆谢利盖畜牧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时,看到一派忙碌景象——穿戴整洁的工作人员正在对羊羔肉进行分割,一袋袋真空包装的巴什拜羊肉,被装进精美的礼盒中,即将运往全国各地。
“巴什拜羊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中草药,吸的是绿色氧气。”这是民间对历史悠久、闻名新疆的巴什拜羊的赞誉。2007年,裕民县被授予“中国巴什拜羊之乡”,也正是这一年,新疆谢利盖畜牧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通过多年经营成为裕民县的畜牧支柱产业。
该公司总经理代作权向记者介绍,为带动贫困农牧民共同致富,企业形成了集养殖、收购、屠宰、加工、储藏、运输、销售于一体的“联农带农益农”全产业链条,免费向农户提供良种畜、教授繁育技术,育成后按订单高价回收,再统一屠宰加工销售,并推进一家一户分散型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
目前,裕民县建立了4个巴什拜羊养殖示范乡镇、16个养殖示范村,共发展巴什拜羊养殖专业户761户,产业不断壮大。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不仅自身严格执行畜牧法相关规定,还向养殖户宣传畜牧法中有关保持草畜平衡、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等规定,以达到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目的。
提及未来发展,代作权信心满满,“相信乘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互联网+’的东风,巴什拜羊产业效益将更加凸显,真正成为裕民县的致富羊”。
团结之花
在塔城地区额敏镇,提起马新华这个名字,和她打过交道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马大姐”。
今年60岁的马大姐拥有一个多民族家庭,她是回族,丈夫是维吾尔族,儿子娶了一位哈萨克族妻子,汉族爸爸杨吉春则是2004年从街上接回家的流浪老人。
“以后这里就是您的家。”当初的一句承诺把马新华和杨吉春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将近20年过去了,老人身体硬朗,学会了哈萨克语、维吾尔语,能够和当地很多民族群众交流。
“要让人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马新华退休前是额敏县交警大队的民警,只要群众在办理业务时遇到困难,她都会耐心解释并提供帮助。退休后的她依然闲不住,将自家小院改造成“马新华民族团结大院”,用朴实的语言和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让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
马新华的故事是塔城民族团结和睦、文化相融相生的一个缩影。塔城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居住着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等29个民族,是全国拥有民族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塔城地区多元、包容、开放的地域文化,多民族混杂居住的格局和文化相通的优势,让民族团结之情融入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共住一座城、共吃一桌饭、共爱一个国,用实际行动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盛。
援疆之花
一排排汉唐风格的古韵建筑,一个个身着汉服手撑油伞的姑娘……走进裕民县哈拉布拉乡北哈拉布拉村的锦裕五味里商业美食街,仿佛穿越了时代。
占地70余亩的锦裕五味里商业街是援疆丰硕成果的体现。五味里代表着“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锦裕”二字则代表着辽宁省锦州市和裕民县之间浓厚的援疆情谊。
“2022年通过引入锦州援疆资金打造了这条美食、文化、娱乐一条街。”哈拉布拉乡党委书记王雅军介绍,商业街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让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未来还将打造辽沈战役博物馆裕民分馆,将援疆文化和本地文化相融合,使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了解民俗文化。
互帮互助的援疆之花不仅在裕民县盛开,也在塔城地区遍地开花。
仓库中一袋袋叠放整齐的面粉静静地等待出库,生产车间内全自动磨粉机在加工额敏县地产小麦……新疆新天骏面粉有限公司是额敏(兵地、辽阳)工业园区入驻企业之一,这家承担着塔额盆地10万亩优质、有机小麦基地产业融合项目的面粉企业通过辽宁省辽阳市援疆指挥部的牵线搭桥,打开了面粉销路。
“把我们的产品搭桥牵线在辽宁市场进行销售,不仅改善了粮食储存条件,更降低了面粉出疆成本。”该公司副总经理张伟告诉记者,得益于园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及土地租金优惠等政策,公司入驻第二年就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额敏(兵地、辽阳)工业园区是辽阳市对口援疆工作的重点项目。建园初期,园区仅有一条两米宽的砂石路和3家企业,后期通过引入援疆资金1.6亿元,完备了工业园区供排水、道路、景观绿化和行政管理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园区焕然一新。
道路、城建、医疗、教育……几乎每一个有关民生的领域都有辽宁援疆资金注入和辽宁援疆人的身影。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援疆资金将继续加大对民生和基层的投入,助推塔城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将深化辽塔两地经贸合作,实现合作共赢,让百姓真正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