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场】
作者:刘丽(沈阳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措施的不断出台,高校创新动力得以激发,创新水平实现大幅提升,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高。
不过,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也存在“产权不清晰,教师深度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不高”“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率低”“专利质量参差不齐,数量庞大而质量不高”“搞科研的思维不适应市场,缺少专业中介机构”等短板。广大高校需强化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护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和成果转化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完善高校创新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2016年,科技部与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在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获得奖励的份额不低于总额的50%。修改后的专利法规定,“国家鼓励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实行产权激励,采取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使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合理分享创新收益。”当前,高校应加快创造宽松包容环境,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通过进一步压缩会议、减少报表材料、解决报销难题、优化考核机制等,减轻事务性工作负担;完善科研人员绩效工资分配方式,动态调整绩效工资总量,根据科研人员的贡献大小,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比例;充分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激励政策、加大成果转化奖励力度,依法制定股份、期权、分红等相关激励机制,让科研人员享受更高的创新奖励比例。如2022年实施的《江苏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作为全国首部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的省级地方性法规,要求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完善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制度,规定科研人员应当向所在单位披露职务科技成果,且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利用职务科技成果从事创办企业等活动。
强化企业需求牵引和市场化导向的知识产权布局。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调查报告,2020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4.7%,其中,企业为44.9%,科研单位为11.3%,高校为3.8%。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高校擅长探索基础科学、前沿理论、应用科技等创新,却不懂市场。知识产权要通过市场转化获得回报,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正反馈效应,应通过高效分工合作模式,让高校专心科研创新,让市场利益反哺高校。因此,应在法治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产学研融合,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各地可依法出台鼓励政策,以企业技术需求和市场供给为导向,强化校企技术合作和技术服务支撑,促进企业与高校有效对接,厘清校企技术分配比例原则,加强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注重发挥高校人才聚集的优势,组织高校科研人员、优秀博士生等深入企业现场调研,开展技术服务,解决企业难题,实现知识产权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
创新专利运营转化模式,推动高校知识产权落地。新修正的专利法增加了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有助于推动专利权利人一视同仁、简便快捷地“一对多”许可。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的《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快了专利转化运用,实现由权利到收益的转变。各地应积极落实法律政策,探索开展专利开放许可工作,创新转化模式,唤醒高校“沉睡专利”,为企业开辟更广阔的技术供给渠道。高校可成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统一管理科研专利申请、开放许可、法律保障等工作,筛选有市场化前景、应用广泛、实用性较强的技术参与专利开放许可。探索高校—服务机构知识产权联合运营商业化模型,建立多层次、全链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加速推进知识产权从高校“实验室”走向企业“生产车间”。高校还可与企业、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专利开放许可融资产品、专属保险产品等,降低知识产权转化中的责任风险,为权利人开放专利许可吃上“定心丸”。比如,有的高校通过编制知识产权管理手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信息检索分析控制程序、知识产权控制程序等规范性文件,强化了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有效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也切实保障了学校合法权益。
搭建交易运营平台,打造创新联合体,促进协同发展。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从数量跃升向质量提高转变,需要提供更专业、更便利的知识产权交易中介服务,更好地对接供需双方。可完善相关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和交易制度,推动实施知识产权纠纷仲裁制度。以《江苏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为例,该条例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专业化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开展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对质量较高、具备市场前景的专利,实施开放许可。建议更多地方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以点带面、共建共享”的原则,建立高校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提供从研发源头到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知识产权运营全链条服务。利用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开展高校专利挂牌交易、开放许可、交易托管、评估评价、在线交易等运营工作,形成以“效益优先、统筹管理、服务支撑、团队专业”的知识产权交易机制,和“明码标价、按需收费、公平合理、售后完善”的知识产权定价、交易体系。支持高校和龙头企业、中小企业联合组建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产学研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探索专利所有权共享、收益权让渡等合作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共享共用,让高校、科研人员和企业都能从中获益,以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0日 05版)
[ 责编:张悦鑫 ]上一篇:伴改革开放事业共成长的特区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