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 本报记者 姜东良 梁平妮
近日,山东省胶州市一家企业经营过程中急需贷款,而企业负责人王某在外地洽谈业务,无法按照银行和有关部门要求到当地公证处办理手续,故其妻子魏某来到胶州市公证处寻求帮助。在了解当事人的需求后,公证员先是与不动产登记部门和银行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后通过“零接触”远程公证平台与王某进行视频确认,将需要王某签署的有关文件通过线上方式,由王某阅读并签署,当日便为王某出具了公证书。
这是山东省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的生动实践。
“用心用情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优质法治服务,以‘硬核’法治举措守护市场主体发展,让企业和群众在更优质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得实惠。”山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委依法治省办主任李猛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山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增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全领域全过程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实践,以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强化制度体系建设
2月14日,山东省优化法治环境工作协调机制第二次会议召开,围绕推进山东法治建设实践、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打造更加优质的法治环境作出部署安排。
打造更加优质的法治环境,推动相关政策落实落细落地,离不开制度体系的完善。2020年,山东省委依法治省办就制定了《关于建立山东省优化法治环境工作协调机制的意见》,牵头建立由40家成员单位组成的协调机制,明确职责任务,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印发《优化法治环境问题清单和责任分工》,从政务服务环境、执法保障、司法保障、公共法律服务4个方面列明16项问题,并以清单形式将问题分别明确到26家责任单位负责抓好落实。
山东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印发《关于严格依法办事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意见》《关于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并将推动民法典实施作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措施保障民法典贯彻实施的通知》,推动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强化法规制度支撑,出台《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等系列有关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加快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工作,开展涉及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政策文件清理,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无差别的制度支持。
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干部是关键。山东通过实现省市县三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全覆盖,压实法治建设责任,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
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非常感谢禹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工作人员,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帮我们完成了涉水产品批件的延续注册,让我们保住了订单。”近日,在拿到许可证后,山东汇通达塑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连连道谢。
因之前的许可证即将到期,该公司无法正常签订采购合同,产品也因不具备新的饮用水产品批件而无法出售,将面临巨大经济损失。对此,禹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立即启动“信用+承诺+容缺”的“极速办”审批通道,当场予以换证,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近年来,山东力争以有力的举措和温暖的政务服务,让企业和企业家切身感受到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创新建立“接诉即办”“法律服务代理”“限时清欠”等工作机制,推行无差别“一窗受理”服务模式,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监管深度融合,不断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领域,率先出台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办法。持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加快“无证明之省”建设,推进“减证办”“免证办”“一码办”,全面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全省实现常用电子证照证明在1300余个政务服务事项中的全面应用;塑强“爱山东”政务服务品牌,“爱山东”日活跃用户数突破800万;推进政务服务“跨域办”,162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314项事项实现“全省通办”。山东省实施涉企行政执法备案制度,依法核减或合并执法检查1.24万件、较压缩前减少19.05%,指导淄博市设立免检免扰企业1069家。
整合资源惠企便民
如何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企业和人民群众得实惠,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服务保障稳经济20条措施,开展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专项执行行动,执行到位90亿元。联合20家单位出台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的意见,审结破产案件1152件。创建“山东金融云庭智审平台”,审结一审金融案件14.8万件,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机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制定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裁判指引,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2.2万件。
山东检察机关制定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新旧动能转换等服务大局工作意见,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突出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力度。全面推开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推进知识产权检察“捕、诉、监、防、治”全链条一体化司法保护体系。2022年,全省检察机关共对255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开展追赃挽损,挽回经济损失1.32亿元,同比增长741.8%。
山东公安明确“首违不罚、轻微免罚”事项,改进优化交警执法,并实现全省183个公安服务大厅运行“一窗通办”。严防违规插手、干预经济纠纷问题,严禁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依法严厉打击经济犯罪,2022年立案侦办各类经济犯罪案件9500余起,涉企经济犯罪案件3600余起。
山东司法行政机关聚焦重点领域开工项目,组建律师法律顾问团队,开展律师“进园区、进企业、进项目”行动。今年以来,已对接省市重点项目、工程230个,开展“法治体检”180次,提出法律意见2.1万件次;培育法律服务资源支持制造业投资发展,建立“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系沟通机制,主动对接制造业“链主”企业、重点企业168家,开展“法治体检”581次,提供法律意见或风险预案1.1万份。
“我们将坚持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和保障改善民生融合共促,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优化营商环境等重大战略实施,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群众法治诉求,推出更多促发展、护稳定、保民生的法律服务产品,以法治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山东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杨增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