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44岁的赵增辉下班后,经常去菜市场买菜,也喜欢去小超市、烟酒店购物,与商户、消费者聊聊天,回家后,把手头购买的物品一丢,就独自思索一阵子。这样的习惯他坚持了6年多。
赵增辉是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员额检察官,他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大多就是这样发现的。
2017年,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正式确立后,赵增辉一头扎进书本里,反复研读与公益诉讼相关的资料。他充满信心地对院领导说:“公益诉讼检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线索发现难是客观事实,但公益诉讼关系到公共利益,只要紧扣群众关心的问题,就能破解线索发现难。”
“菜市场提供的塑料袋易破损,符合‘限塑令’的要求吗?”2017年冬季,赵增辉在菜市场买菜时发现这一问题。经调查核实,他发现辖区内的集贸市场和路边摊贩等部分食品经营者仍在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塑料购物袋。这种塑料购物袋易破损、难降解,加之使用者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在固定相关证据后,赵增辉提请院领导研究,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对商品零售场所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曝光、召回、整改、处罚等相关制度。监管部门接到检察建议后,迅速成立“限塑”工作督导小组,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立案查处“限塑”案件7件,下达行政建议书12份、责令改正通知书41份。他说:“这起事关塑料袋的公益诉讼案件虽小,但事关民生问题,效果良好。”
“公益诉讼已开展了6年多,我的理解是,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以诉的形式履行法律监督的本职,但维护公共利益不一定靠‘诉’解决,要推动问题解决,警示一片、教育社会面。”赵增辉自2009年入党后,一直在思索“如何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往行政机关办公室里送达效果不一定好,我建议在案发现场送达,现场沟通交流解决方案。”赵增辉在与某行政机关负责人聊天时提出建议。从某行政机关办公室出来后,他当即向院领导建议,创新检察建议送达方式,改变以往办公室送达的方式,邀请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共同到现场送达检察建议,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现场接收检察建议,对问题更加明确,也形成一种紧迫感,能够提升检察建议执行力。
郑州市某水库作为市内一级水源保护地,在城市供水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因水库周边城乡拆迁,拆迁空地成为部分违法人员非法倾倒、堆放工业废物的垃圾场,堆放的固体废物中还混有部分危险废物,对水源、土壤均有潜在威胁,严重影响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赵增辉带领办案人员现场拍照取证后,联系生态环境部门和相关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到污染现场开碰头会,对堆放的大片垃圾进行定性、定量,确定责任主体。
赵增辉经进一步深入调查,在全面厘清各行政机关职责后,中原区检察院邀请相关监管部门到污染现场,向其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切实履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对管辖范围内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有关的单位的监督检查。检察建议发出后,相关监管部门迅速开展纵到底、横到边、不留死角的工业固体废物非法贮存、倾倒和填埋情况地毯式排查,并开展了排查整治专项活动,严防非法倾倒事件的再次发生。
“为人民服务,就是要立足本职工作,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勤勉敬业,为人民提供优质司法产品。尤其是从事公益诉讼工作以后,这种感受更深。”赵增辉说,近年来,他先后就网络餐饮安全、校园周边商超食品安全、农贸市场规范管理、保健品食品安全等问题进行调查取证,检察机关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促进行政机关开展专项活动,建立食品药品规范管理长效机制。
在郑州市公益诉讼检察业绩考评中,中原区检察院连续3年位居全市第一。2022年,院党组创新刑事、公益诉讼检察一体化办案机制,指定赵增辉带领的公益诉讼办案组,一体化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和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的刑事案件和公益诉讼案件。
“作为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的一名共产党员,赵增辉牢记公共利益守护者的职责与使命,以实际行动诠释为民情怀与浩然正气。”中原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慧织向记者介绍说,赵增辉先后荣获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郑州市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竞赛业务标兵、河南省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竞赛业务能手等荣誉,入选河南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专家人才库,所办理的10余件公益诉讼案件被省市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