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春
本报通讯员 吴攸
暑期来临,连日高温,青少年大多减少户外活动,躲在空调房中消暑度夏。手机、平板、电脑又成了孩子们的最佳伴侣,特别是家长工作忙碌无暇照顾的孩子,更容易沉迷网络世界。
众所周知,未成年人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且自我约束能力弱。近年来,相关部门、游戏公司等也不断针对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和成瘾等风险推出新的措施。在这其中,司法部门又能为孩子们远离网络沉迷、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做些什么呢?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进浙江法院,探访司法机关如何从日常普法教育和案件办理劝导入手,构筑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防线。
家庭是防沉迷第一防线
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位老师,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因父母疏于照顾管教,“熊孩子”惹下的麻烦可不少。
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跟着外婆生活的未成年人小远就因为“直播打赏”闯了大祸。原来,小远在外婆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外婆的手机号注册了由某科技公司运营的游戏直播解说平台的账号,并且使用其社交账号5日之内先后40次向某科技公司转账,单次转账金额多为1000元或5000元,转账总金额为10万余元。通过转账购买平台上的虚拟币,小远均用来打赏主播。
后来,小远的母亲回家发现这一情况后,便以小远的名义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要求某科技公司返还小远充值转账的全部钱款。
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认为,小远当时年龄不足11周岁,却在5日之内向平台充值10万余元,该充值行为明显与其年龄、智力不符。同时小远的母亲在庭审中明确表示对小远的转账行为不知情且拒绝追认。于是,法院认定小远使用外婆的微信向某科技公司转账购买虚拟币的行为无效。
同时,小远长期脱离法定监护人监护,实际与外婆一起生活。监护人与未成年人长期分离,疏于对未成年人教育与保护。由于监护人的监护疏漏,对成年人的社交账号、支付密码等信息未予妥善保管,导致心智尚不成熟的小远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多次向某科技公司进行大额转账。可见,小远的监护人在本案中未履行相应的监护职责,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小远作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直播打赏,采用欺骗方式使用其他成年家属的社交账号、银行账号进行转账,客观上加大了某科技公司识别及管理相对人真实身份信息的难度。某科技公司作为网络游戏直播平台的运营者,本应当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以及更加完备的技术措施,防范未成年人擅自使用成年人身份信息沉迷于网络游戏直播甚至向平台大额转账充值。因此,某科技公司也存在一定的过错。
杭州互联网法院根据上述实际情况及双方的过错程度,酌情认定某科技公司返还43280元。判决后,当事人均服从法院判决未提起上诉,判决已生效。
承办该案的杭州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第一庭法官熊俊丽建议,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对网络的态度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扶正孩子长歪的“枝条”。该院在案件办理中发现,青少年沉迷网络背后,更多的是情感缺失问题,家长应当引导孩子多参加娱乐或社交活动,帮助孩子培养新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要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
审判之外种下法治种子
“在我们感到无助迷茫的时候,是您和法律工作者伸出了援手。”这是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收到的一封感谢信,落款是小达与其母亲。
曾经的小达是家庭矛盾的漩涡中心,在父母协议离婚后逐渐沉迷手机游戏。不仅如此,小达还将父亲每月支付的700元抚养费全数投入游戏,更向母亲和爷爷奶奶索要零花钱充值,但成绩却一落千丈,对长辈的劝说也表现出厌烦情绪。
爱子心切的母亲将责任归咎于前夫给儿子买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父亲则认为孩子沉迷于游戏是女方教导无方,两人多次争吵,剑拔弩张,父亲遂起诉至法院要求变更小达的抚养权。
要判决一桩抚养权纠纷案件并不难,可对一名正值中考重要关头却沉迷游戏的未成年人却不能视而不见。
为了解小达的情况,吴兴法院法官朱河前往小达所在学校实地走访,得知其在学校的表现一贯不错,可上了初二后突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学习不在状态,上课经常走神,有时甚至直接趴在课桌上睡觉,成绩也大不如前。
“学习,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你现在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应该把时间精力放到学习上努力提升自己,迎战中考,给自己一个美好的未来,用成绩回报父母的爱……”开庭前,朱河找到小达,从学业的重要性、父母亲情等方面开导小达,帮助其坚定意识克服游戏迷恋,小达当下就向法官保证在中考前不会再接触手机游戏。
庭审阶段,小达明确表示更乐意跟随母亲生活。本着更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及尊重本人意愿原则,法院驳回了小达父亲的诉讼请求,并指导小达的父母通过申诉的方式追回游戏充值金6000余元。
网络防沉迷如何在“防”字上做文章?为此,浙江不少法院通过多元化的普法教育为孩子们种下了法治的“种子”。
日前,永康市人民法院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大徐小学四年级学生走进法院。通过法治课堂、旁听庭审、模拟法庭等形式,为同学们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每天玩多久游戏才是适度的?”“游戏充值被骗了怎么办?”通过现场提问互动,干警教育引导同学们要守好法律底线和行为边界,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公民。
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温暖工作室成员牛雪佳在《法官妈妈云课堂走进FM105》栏目中,向听众们娓娓道来网瘾的成因、危害。她认为防范网瘾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需要多方形成合力。政府要加大对网吧、网站、网络游戏制造商等的行业管理。社会要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认清沉迷网络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网上冲浪应当保障安全
在全国首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某市人民检察院在审查办理被告人徐某某猥亵儿童(未满14周岁)刑事案件时发现,某短视频平台在收集、存储、使用儿童个人信息过程中,未遵循正当必要、知情同意、目的明确、安全保障、依法利用原则,遂对该短视频平台涉嫌侵害众多不特定儿童个人信息权益和隐私权的行为展开调查,在履行法定诉前程序后,向杭州互联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该短视频平台后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平台14岁以下实名注册用户8万余个,14岁至18岁实名注册用户数量60余万个。而以头像、简介、背景、用户名、过往作品、地理位置等基础维度模型叠加“内容”“语音”“体态”“账号”模型测算,18岁以下未实名未成年人注册数量约为300余万个,仅以头像、简介、背景、用户名、过往作品、地理位置等基础维度模型测算,18岁以下未实名未成年人注册数量约为1000余万个。
该案的承办法官杭州互联网法院互联网审判第一庭庭长肖芄向记者介绍,我们在审理案件时认定,某短视频App历史版本在收集、存储、使用、共享、披露儿童个人信息等多个环节中,未切实贯彻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存在危及社会众多不特定儿童个人信息权益和隐私权的行为,不利于儿童网络保护,已对儿童人身安全以及生活安宁造成隐患。
比如在儿童个人信息使用、共享、披露环节,某短视频App在未采取合理措施征得儿童监护人有效明示同意的情况下,运用大数据算法,向具有浏览儿童视频喜好的用户大量推送含有儿童信息的内容,并提供下载共享功能;推送涉及未成年人内容的算法机制不够完善,仅依照用户兴趣喜好等算法方式,随意、无序的推送儿童用户个人信息,未建立一套有别于成年人的算法推送规则;缺乏向儿童用户推送内容的独立算法,向儿童用户推送内容的安全性、合规性和针对性存在欠缺,未体现对儿童群体的特殊保护。
在法院推动下,某短视频App的开发、运营主体北京某科技公司主动对短视频App中的儿童用户注册环节,儿童个人信息收集环节,儿童个人信息存储、使用和共享环节及儿童网络安全主动性保护领域等四大方面进行整改,细化出34项整改措施,并明确整改时间。
在法院组织下,公益诉讼起诉人与北京某科技公司达成调解协议,案件通过调解方式结案。目前,北京某科技公司已履行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责任,四大项34小项整改措施也已全部落地见效。
[ 责编:孙满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