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卢氏县探索社区警务团队运行新模式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本报通讯员 马辉 孟永新河南省卢氏县汤河乡魏王坪村村民蔡某、张某是邻居,二人因盖厕所产生纠纷,还发生了肢体...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 本报通讯员 马辉 孟永新

河南省卢氏县汤河乡魏王坪村村民蔡某、张某是邻居,二人因盖厕所产生纠纷,还发生了肢体冲突。村治保会主任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反映给包村民警,包村民警入户了解情况后立即向汤河派出所所长王建文进行了汇报。王建文迅速启动多元化调解机制,组织社区警务团队中的包村干部、村组干部、乡国土资源所干部等组成调解工作小组,到两户村民家中实地查看,并展开调解。经过8小时的耐心劝导,当事双方打开心结,握手言和。

“社区警务团队架构重塑后,改变了过去分工不明、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警格带动网格,警力牵动民力,不断消除基层社会治理盲区,持续延伸服务触角,真正做到了‘知民情、察民意、解民忧’。”王建文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自今年社区警务团队运行新模式运行以来,已发现并化解矛盾纠纷20起,辖区刑事案件实现“零发案”,治安案件同比下降59%。

这是卢氏县探索社区警务团队运行新模式带来的显著效果。

卢氏县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区县。面对地广人稀、警力不足的状况,卢氏县公安局结合实际,做实专业警种力量前置,持续推动社区警力下沉。

1月29日,卢氏县公安局组织召开深化提升“一村(格)一警”工作专题推进会,选配下沉326名机关民辅警,“背包住村”“登门入群”,由“下社区”向“在社区”转变。

“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健全机制上做文章,探索出一条社区警务团队建设新路径。”卢氏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春刚介绍说,各派出所以行政村或社区网格为单位,以包村民辅警及村支部书记、网格长为主导,结合本村(格)人口数量、治安状况,组建了以村组干部、治保组织、“红袖标”巡逻队、外卖员、乡贤等不同力量为核心的“最小单元”社区警务团队。

三门峡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磊多次赴卢氏县现场指导,并到分包的官坡派出所党支部座谈调研,适时把脉定向、对症开方。三门峡市公安局党委从机关警种选拔19名骨干民警,“一对一”入驻乡镇派出所帮助工作。

卢氏县公安局按照“活跃社区警务团队,推动群防群治力量红色化、组织化、信息化、年轻化”的要求,目前已建成村(格)社区警务团队271支,总人数达5700余人。

“明天我到咱们村,谁要从县城回村或者要捎东西,请及时联系我。”卢氏县公安局办公室副主任、康家湾村包村民警白雪每次到村里或回县城,总要在村微信群中问一句,有需求的村民就会主动联系她。一路上,大伙儿畅谈村里的大事小情,很多问题在路途上就解决了。

“民警‘背包住村’,持续解决群众的烦心事,警民关系更加和谐了。”康家湾村党支部书记郭红军说。

外卖员殷俊是城关派出所南新村警务室河洛嘉园社区警务团队的一名成员,他在送餐期间,听到一位老人正与其他人谈论着把家中不用的智能手机拿去“换剪子”,及时进行劝阻,并结合案例宣讲反诈知识。老人的孩子回家后,对殷俊的“暖心”之举赞不绝口。

卢氏县公安局把一切可以发动的社会力量融入社区警务团队,有效解决了警力不足、融入不深、联防不够等问题。各村(格)警务团队由包村民辅警担任联络员,协助村支书(网格长)指导村(格)社区警务团队开展工作,形成层级分明、权责清晰、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城乡警务运行模式。

刘某与李某因土地纠纷,来到东明派出所城东警务室找社区民警吕丽芳评理。吕丽芳让他们在警务室张榜公布的“金牌调解员”队伍中,挑选自己信得过的“公道人”来处理。“金牌调解员”问明相关情况后,迅速组织人员丈量土地,划界打桩,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卢氏县公安局以社区警务团队为单位建立数据库,吸纳录入有能力、有经验的各类专业人才和专门力量,并向社会公开,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实现“点对点”精准服务。

2023年以来,卢氏县公安局社区警务团队共排查矛盾纠纷408起,与去年同期相比,矛盾纠纷排查总量上升37%,自主摸排占比由20%上升至80%,全部得以有效化解。全县电诈发案数和损失额同比分别下降59.38%、53.05%,治安、刑事警情和可防性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7.5%、19.1%和33.6%。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