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本报记者 刘欣 李立娟 邢东伟
对外开放时间早、开放水平高;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粤闽琼三省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历史渊源深厚,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近年来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进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调研采访,感受其涌现的勃勃生机,探寻其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炎炎夏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等待通关的货车首尾相连,呈现一片繁忙景象。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与香港、澳门陆路相连的公路口岸,该口岸通行的客货车在全国率先实行“一站式”查验,既便利了经贸往来,也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大桥正式开通后,仅用1个小时左右就能把我们的产品运输到香港,大幅降低了时间和物流成本,真正提升了企业竞争力。”珠海海淼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翁锡鹏说。
而且,新系统可以实现高峰时段车辆整体候检时间缩短1至2分钟。“一条车辆查验通道的开启时间,从原来的5分钟缩短至20秒。”港珠澳大桥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处长房智博说。
在缩短通关时间方面,厦门口岸的工作也可圈可点。截至2022年12月,厦门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24.96小时和0.89小时,较2017年分别下降78.16%和96.01%。
开展口岸降费提效促便利集成化改革,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推进国际法务运营平台建设……走进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以下简称厦门自贸片区)综合服务大厅,记者感受到厦门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在制度创新、对外开放、营商环境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代斌介绍,“这里展示了厦门自贸片区8年多来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我们累计推出创新举措553项”。
厦门自贸片区的发展,是福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缩影之一。近年来,福建对外开放优势凸显,对外投资合作平稳发展,自贸试验区吸引力持续增强,口岸通关环境持续优化。
近日,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T2航站楼内,海南机场(海口)封关运作项目进行了模拟测试。当模拟旅客在值机柜台现场完成人证核验,将随身携带的“行李”放入安检筐,屏幕随即自动确认了“行李”与旅客的身份,最后经过扫描便轻松完成安检。海南岛内三大机场中,5个封关运作项目全面跑出海南自贸港重大项目建设“加速度”。
按照海南省委、省政府部署,紧盯2025年底前全岛封关运作的目标,全力落实好封关运作准备工作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压力测试清单“三张清单”。海南机场从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功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监管场地等方面进一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如期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岛内海口美兰、三亚凤凰、琼海博鳌等3家机场的5个封关运作项目建设,力争相关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于今年9月底全面完工,年底前具备封关运作硬件条件、如期交付,为全省推进压力测试做好准备工作,积极主动服务海南自贸港发展大局。
图为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刘欣 摄
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这离不开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公司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将过去由“老师傅”把关的参数,逐步变更为理性客观的数据指标。在海天制曲岗位上工作30多年的范钢兴说:“现在工序都变成了大数据,计算机直接把参数比对好。从一颗黄豆进厂到产品出厂,共494道工序。”
谈及制造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时,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董明珠说:“我认为,首先要坚定走科技创新之路。其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目前,我们实行的研发经费‘按需投入,不设上限’。”
截至今年5月,格力电器已累计申请专利110398件,其中发明专利57866件。
“从消费领域到工业领域,格力电器都能够实现自主技术支撑,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上,坚定自主创新。”董明珠进一步说。
在晋江市华宇铮蓥集团的一个生产车间内,一台台经编设备正在高速运转,偌大的生产车间仅需十几个工人操作即可……绿色化、智能化成为这里的亮丽底色。据了解,华宇铮蓥集团主营“经编间隔织物”,产品属于高新技术领域的新材料。该集团执行总裁苏成喻介绍:“如今,我们年产经编网布4万多吨,年产值30多亿元。经编、织布等各环节已实现数字化控制,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石狮市集聚8000多家纺织服装及配套企业,是当地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如今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开启了智能化改造。谈起纺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石狮市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局长邱春旭认为,要从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树立标杆、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引导纺织鞋服产业顺应市场需求转型升级。
“我们每天24小时施工,确保2024年二季度按期首飞。”在位于文昌的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工地,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郭强介绍,1号发射工位勤务塔5月已封顶,正在进行回转平台挂座安装,2号发射工位和3号发射工位正在加快建设。
据悉,2022年7月开建的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其加快建设准备首飞,也是文昌国际航天城“起飞”的写照。
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常务副局长董承华表示,目前园区聚集航天类企业205家。2023年一季度,园区实现营业收入40.65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39倍。未来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商业航天产业政策和海南自贸港“三大优势”,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商业航天胜地、航天产业聚集地和国际合作根据地。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广东、福建、海南三省都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近年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因海而兴,拥有超4000公里海岸线,居全国首位。在广东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中,海洋扮演着主要角色。
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苗生产、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水生生物保健品生产和研发于一体的民营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刘东戈说:“2022年,我们建成并投产湛江首个半潜桁架式渔业智能养殖平台‘海威一号’,目前水产长势良好,平台先后经历过两次台风考验。与此同时,我们联合湛江湾实验室、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建了涵盖水文监测、鱼类生长监测、水质监测等一系列数字化系统的‘海威二号’,真正实现了渔业数字化、养殖数据化,并将于近期依照潮汐择取最高潮下水投产。”
福建是海洋与渔业大省,海洋经济是福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厦门市是“因海而生,因海而兴”的典型。
近年来,厦门市陆续出台《厦门市海域使用管理规定》、厦门市海洋功能区划以及一系列涉海法规和规划,探索出“立法先行、集中协调、科学支撑、综合执法、公众参与”的海洋综合管理模式。如今,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各项任务进展顺利。
2022年12月,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暨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揭牌并正式启用。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讲解员林艳红介绍,截至目前,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入驻企业、团队共计14家,促成多家涉海企事业单位签约合作。
建筑工人在园区工地上挥洒汗水,南山港内万吨级通用泊位建成投用……在海南省三亚市,记者看到,夏日的崖州湾畔一派创新实干景象。
自2019年正式启动崖州湾科技城建设以来,曾经的“绝岛穷荒地”如今一跃成为塔吊林立、集聚科研平台和产业项目的科技新城。据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专职副书记牛晶晶介绍,如今,一个高标准、开放共享的“种业+深海”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正在园区逐渐成形,已建、在建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建筑规模超60万平方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16个,注册企业9649家,进驻科研院所19家。
万宁日月湾通过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带动周边村庄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昔日一片无人问津的海湾经过10多年发展,蝶变成冲浪旅游胜地,相关产业集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