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丁国锋 罗莎莎
7月14日下午,《法治日报》记者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看到,法律咨询、信访接待、人民调解等窗口一应俱全,诉前调解、立案速裁、专业调解室等区域分工明确,为群众综合提供来访接待、法律咨询、矛盾调解、劳动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公证和诉讼等多种服务。
2022年以来,苏州市将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围绕“市级统筹、县级终结、镇街主战、村社前哨”功能定位,以“只进一扇门、消解所有气”为目标,在全省率先全域推进县级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下简称矛调中心)建设,构筑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协同的矛盾风险防范化解阵地,努力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2023年上半年,全市各级矛调中心共受理调处矛盾纠纷112400件;全市两级法院诉前分流调解纠纷90334起,调解成功40266起。
一体规范建设
作为全市首批矛调中心试点地区之一,苏州市吴江区于2021年制定《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区镇村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体系的意见》,规范辖区三级矛调中心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区、镇矛调中心全覆盖。
苏州市吴江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副主任刘海峰介绍,该区按照“4+X”模式(4: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X:其他政府社会资源),全面推开11个镇(街道)矛调中心建设,筑牢承上启下的矛盾化解“主阵地”;建成290个村(社区)矛调中心,有机融合综治、调解、警务、网格化、心理服务五项功能,引入“两代表一委员”“法律明白人”、平安志愿者等力量资源,打造矛盾隐患苗头排查发现的“前沿哨所”。2022年,全区矛盾纠纷总量同比下降6.5%,民事案件万人起诉率下降2.6%。
不仅是吴江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系统性、规范化建设两级矛调中心,2022年1月,苏州市委、市政府两办出台《关于健全完善县级市(区)和镇(街道)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实施意见》,对两级矛调中心的建设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予以明确,进一步补齐短板弱项,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苏州市委政法委发布《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明确分级调处化解原则。印发《苏州市县级市(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工作手册(试行)》和《加快推进苏州县级市(区)、镇(街道)矛调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文件,规范各级矛调中心接待受理、登记流转、调处化解和评价考核工作规程,建立联席会议、领导接访、分级化解、协同联动、三调衔接、跟踪回访、督查考核等制度机制。
此外,建立苏州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连通矛盾纠纷多元调解、阳光信访、网格联动、人民调解小助手、12348线上视频调解、江苏微解纷小程序、苏解纷非诉服务平台、苏城网格通等智能化工作平台,实现进驻部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多方联动化解
“现在可方便了,只要到中心来,咨询、办事都可以,还有专业人员解答我的问题。”此前在吴江区七都镇矛调中心了结了烦心事的隐读村居民徐先生高兴地说。
2022年11月,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改建而成的七都镇矛调中心投入使用,设置综合受理窗口,对人民群众的诉求实行“一站式”受理,再根据诉求类型分配到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劳动争议等相应专业窗口进行办理。
七都镇司法所所长尤建华告诉记者,该中心线上依托苏州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对接司法、法院、“12345”、网格等条线系统,提高流转效率;线下各专窗由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值班接待,并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进驻,为来访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矛盾纠纷及时转送、统一受理、分类调解、办结反馈,实现业务闭环。
据介绍,全市各县级市(区)矛调中心则实行“前台+后台”运行方式,前台公共服务区整合综治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等10个平台机构功能,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住建、城管、人社等12个部门为常驻单位,发改、教育、民政、卫生健康等15个部门和单位为轮驻单位;后台由各县级市(区)根据实际条件,安排党委政法委、信访局、司法局和法院速裁团队整体入驻,与公共服务区一起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全面实时支撑,实现矛盾纠纷全口径受理、全周期办理、全要素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县级市(区)矛调中心对村(社区)、镇(街道)层面受理的跨区域、跨部门等难以协调解决的矛盾纠纷,进行“提级办理”和“回溯答复”,有效推动各类问题诉求实质性化解,实现矛盾纠纷分级筛选、一体贯通、闭环化解。2023年上半年,约七成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社区),大量群众诉求在基层得到化解。
此外,苏州还不断完善分级化解、协同联动、三调衔接工作机制,拓展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辅助手段,打通涵盖调解工作先行、法律服务跟进、行政复议参与、速裁定分止争、信访兜底攻坚的解纷全流程,努力实现矛盾纠纷“70%以上在村级化解、20%左右在镇级化解、不到10%在区级化解”的“721”工作目标。
活用基层力量
如今,在高新区东渚街道,“有难题找老苏”已成为当地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时的优先选择。作为退休老干部,苏火原是处理信访问题和调解纠纷的一把好手,“火原工作室”正是东渚街道矛调中心积极发挥调解能手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成立的个人调解工作室。
“每化解一件纠纷,就是帮老百姓去掉一块心结,我就特别有成就感,心里也特高兴。”苏火原说。如今,“火原工作室”已成为东渚街道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平台。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不断夯实镇(街道)矛调中心建设,结合实际需求,积极打造各类品牌调解组织,培育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121个。积极发挥退休政法干警作用,支持103位退休老法官、老检察官、老民警和老司法所长等专业力量建立个人品牌工作室37个。积极对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引入社会组织、行业专业力量,增强多元化解合力。
此外,全市各镇(街道)以“无讼”理念为基础,整合本土乡贤、“五老”人员、“法律明白人”等社会力量,广泛建设乡贤议事会、村(社区)茶话室、社情民意恳谈会、“乡村法官驿站”等沟通平台,通过“驻点服务+上门服务”方式,开展政策宣讲、调解纠纷、慰问困难家庭等服务,让老百姓遇到问题在村(社区)有地方“找个说法”。
全市各镇(街道)还结合辖区经济社会和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特点,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形成一批新时代“枫桥式”镇(街道)工作法。其中包括太仓市城厢镇“专业社会力量赋能”解纷工作法、常熟市沙家浜镇基层社会治理“12345”工作法、昆山市淀山湖镇“公众评判庭”、吴江区七都镇一站解纷“12321”工作法、吴中区香山街道矛盾调解“六调”工作法等,这些创新做法有效推动90%以上矛盾纠纷在镇(街道)及以下化解。
上一篇:为外卖骑手撑好权益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