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灾后重建,政法干警护航

□ 本报记者 杨晋峰 黄洁 本报实习生 刘奕轩 摄影报道“您好,请出示证件,请问为什么要上山?”8月15日上午,进出十渡景区主干道的...

□ 本报记者 杨晋峰 黄洁 本报实习生 刘奕轩 摄影报道

“您好,请出示证件,请问为什么要上山?”8月15日上午,进出十渡景区主干道的张坊检查岗,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房山交通支队万宁大队的执勤民警顶着烈日穿梭于进山的车队之间认真询问着。

民警在进入受灾地区的主干道设置卡口,劝返无关车辆,保障救援车辆通行。

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灾害,房山区成为人员财产损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张坊检查岗是进入受灾严重地区的第一道岗,在被损毁的道路尚未恢复通行能力前,只有救援相关车辆和当地村民被允许进入。“当前首要任务是保证救援保障力量的顺畅进出。”万宁大队民警宗晓磊告诉记者,从7月28日汛前备勤起,他和同事们就坚守在这条进山通道,迄今已20多天。

穿过交通卡口,各类工程车辆和施工队伍开足马力、争分夺秒进行抢修复建的场景随处可见。

十渡派出所副所长田锡杰在刚刚搬入的临时办公地点接待前来报案的事主。

在一片忙碌中,“警察蓝”格外显眼。这一天,受灾被淹的十渡镇派出所终于搬入了条件好一些的临时办公点,民警们也换上了刚刚从派出所“抢救”出来的警服,开启了常规工作模式。

社区民警张宗雷(中)和张春江(左一)第一时间到受灾村民家中了解情况。

民警到社区走访路遇正在进行灾后重建工作的武警战士,互相敬礼问候。

听说有群众陆续回家,才从救援一线下来的社区民警张宗雷和张春江坐不住了。借了分局支援派出所的一辆车,要到自己辖区的十渡村去看看。“哎哟,我这刚回来,正收拾着屋子呢,你们就过来了。见着你们,我这心里就踏实了。”年逾古稀的村民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社区民警张宗雷在十渡镇中心小学查看施工现场安全情况。

从老人家出来,两位民警马不停蹄地又赶往正在施工的十渡镇中心小学。校长李勇一见到他们,赶忙介绍起学校的事情。“暴雨过后,我们已经来三次了。”张宗雷告诉记者,学校此前作为临时安置所,安置了大批村民。现在水退了,必须得保证学校安全顺利施工,迎接9月1日的开学。

中午1时,刚刚回到临时办公点吃饭的张宗雷(右一)和同事商量着下午物资转运配送事宜。

安置点警务站执勤民警成桂强在入住办理登记处维持秩序,服务群众。

8月13日,房山区启用阎村公寓西区作为集中安置点,接收区内受灾严重乡镇的村民,村民入住起始,区委政法委就协调公安警务站、司法工作室同步投入运转。

安置点警务站民警除每日定时巡逻,还要不时走访受灾群众,了解情况。

房山分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焦华告诉记者,目前正是受灾群众逐渐转移入住阶段,警务站每日安排7名警力值守,安抚群众情绪,防止矛盾发生,同时还负责协助主责部门不断完善安置点的安全管理。

完成安置点支援任务的朝阳分局民警叶智坚,准备回归自己的工作岗位。

房山司法局基层科科长及识宇(左)与值班律师盘点工作重点。

警务站隔壁,由房山区司法局设立的司法工作室也“开门”营业了,房山区司法局安排全局业务科室负责人和律师轮流在此值班。“咱们要多走动、多了解,尽可能在源头预防和化解……”当日值班的房山区司法局基层管理科科长及识宇和值班律师正在交流,对于安置点需要的法律服务工作他们已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记者了解到,不仅仅是在阎村公寓安置点,在房山的各个受灾地区都有政法队伍保驾护航的身影。房山区委政法委派出机关干部深入灾区一线,协助属地全力做好抢救工作资料、受灾统计、心理援助等相关工作,并协调价值600余万元的救灾物资驰援受灾乡镇。房山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主动加入到窦店镇苏村灾后重建工作,以“接单”的形式忙碌于对群众各类法律和政策咨询的解答中。房山法院的法官们也努力“向前一步”,深入到受灾严重的社区、村,对接和回应基层法律需求。8月21日,法院爱心团队还走入安置点,专为受灾儿童带来一场“法治+心理”的双料课程。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