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丁国锋
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在路径上谋创新、在平台上求突破、在方式上重实效,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契合省域实际、满足群众需要的江苏路径,有效维护了全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党建引领关口前移强机制补短板
凡是“枫桥经验”坚持和发展得好的地方,都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的地方。多年来,江苏各地始终将强化基层党的领导作为“枫桥经验”历久弥新、长盛不衰的坚强保障,不断探索党在基层治理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末梢。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曾经信访不断、矛盾频发。近年来,该街道通过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用心用情用力把一件件最难解决的事办好、把一个个最难化解的矛盾纠纷化解好,连续14年做到矛盾纠纷“不上行、不外溢”。
仙林街道通过网格排查发现,商业街区租赁纠纷突出。街道运用专门针对商业街区租赁纠纷化解的“三定三查三责”机制(定包案领导、定工作专班、定接待场所,查对各方诉求、查明实际责任、查清利益链条,咬定开发商责任、咬定商管和物业责任、咬定商户自身责任)实打实化解纠纷,彻底解决了矛盾。
为强化关口前移,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江苏各地各有关部门以开展社会矛盾风险隐患拉网式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活动、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活动为牵引,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重点群体等进行全覆盖、过筛式摸排。目前,全省建立334个非诉讼服务中心(分中心)、1300余个非诉服务专窗,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24387个、人民调解工作室5691个,并在15个专属领域建立1552家个人调解工作室,市、县、乡三级非诉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推动95%以上矛盾纠纷在镇、村两级得到化解。
江苏省委政法委还全面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的社会治理平台,推动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非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集约化建设,普遍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全域联动化解。
苏州市吴江区以区、镇、村三级“一站式”实体化矛调中心建设为牵引,全面构建“村级前哨所、镇级主阵地、区级终点站”分级解纷体系,打造矛盾纠纷“全周期”化解工作闭环,初步实现群众解决矛盾纠纷“进一扇门,消所有气”。该区还通过做强“村级前哨所”,推动小矛盾小问题就地化解;通过做优“镇级主战场”,实现大事联合调解;做实“区级终点站”,实现难事攻坚破解。一年来,该区矛盾纠纷总量同比下降11.8%,调处时间压缩62%。
网格化社会治理成为基础性工程
泰兴市河失镇沈丁村村民叶某因新建围墙与邻居老张发生纠纷,也让尘封多年的界址纠纷再次爆发,双方为此还发生肢体冲突。该村网格员李小花在巡查走访时发现该纠纷后,立即将情况上报村调委会。
村调委会立即组织村干部和专职调解员赶赴现场,通过“听一听、拉一拉、劝一劝”,很快缓解了双方情绪。“冷静下来后,两家人也意识到打架斗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且属违法行为。”沈丁村党支部书记鞠亚华介绍说,为了让这次调解工作“不留尾巴”,村专职调解员走访周边群众、调阅原始账册,矛盾纠纷的焦点问题逐步清晰。其间,河失镇司法所还会同派出所、村建、国土、党员群众代表、镇、村两级矛调专员和“法律明白人”召开听证会,让两家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列席,最终当事双方各让一步、握手言和,达成书面调解协议。
“河失镇已连续10多年没有重大矛盾纠纷上交,‘密码’就在于一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泰兴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卢毅介绍说,为力争将每一起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该镇还积极探索“共同理、大家评”工作法,对每一起矛盾纠纷开展解剖式研究,对重大复杂问题导入众评程序,并通过举一反三,针对性堵塞机制漏洞,严防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河失镇的经验只是江苏各地充分发挥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优势,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的一个生动例子。《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江苏省委政法委通过创新实施“精网微格”工程,将全省10.4万个网格精细划分为41.7万个“微网格”,配备“微网格”联络员41.5万名,常态化开展社会矛盾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活动。
探索中,各地还普遍推行“网格吹哨、社区把关、街道派单、部门接单”,形成排查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的矛盾纠纷闭环处置模式,并持续加大基层实体平台建设投入,将网格工作站与社区警务室、党建服务点等基层站点一体化建设,并将其打造成为村(居)民自治的议事平台,做到网格内的事随时议、网格内的事在网格内定。
其中,南京市大力推进政法网格员队伍建设,将全市1.6万名政法力量编入1.2万个基层网格,结合专业特长和职业优势明确十大职责、22项具体任务,累计巡查走访4.6万余次,调处纠纷两万余件,办理民生实事3万余件。
力量融合优势互补汇聚强大合力
调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做好新时代调解工作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际行动,是维护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
淮安市既是革命老区也是兵源大区,涉退役军人矛盾纠纷总量大、化解难。2018年以来,淮阴区选聘66名懂政策、善沟通、会调解的退役军人担任“老兵调解员”,组建5个老兵调解工作室,覆盖全区13个镇街、259个村(居)。通过以“战友情结”化解“矛盾心结”,变“坐等纠纷上门”为“主动排查化解”,搭建起矛盾纠纷化解“连心桥”。
“要推动将调解工作纳入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总体部署,在党委政法委牵头下,统筹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督促协调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调解工作。”在近日举行的江苏省调解工作会议上,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建洋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把“预防在前”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调解优先”作为鲜明导向,把“依法调解”贯穿工作始终,把“实质调解”作为根本任务。
近年来,江苏各地通过完善“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全程服务、信访兜底”解纷机制,健全“调解+公证”“行政复议+调解”“行政裁决+调解”等组团式化解模式,提高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通过加强公调、检调、诉调、访调对接,在党委政法委牵头下,统筹抓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各地还涌现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如苏州市大力推进以“五无”(无讼、无访、无案、无黑、无毒)为主要目标的“枫桥式村(社区)”建设;宿迁市实行村(居)民“三治”积分制激励管理办法;扬州市将基层司法所融入“微网格”,设立一批“家门口调解室”、法律咨询室,打造“乡贤+法律服务”品牌近300个。
江苏以强化多元解纷为重点,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充分发挥优势和作用,推进人民调解组织、队伍、业务、制度、保障能力等各方面规范化、体系化建设,不断提升人民调解权威性和公信力。
上一篇:佳木斯一体育馆坍塌事故最新情况
下一篇:推动化诉止争向少诉无诉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