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遏制“一人遇险、多人遇难”悲剧发生
应急管理部规范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本报记者 蔡岩红
今年8月31日,辽宁盘锦德润商贸公司张某等3人对腌制车间腌制池进行抽水作业。张某进入腌制池内清理潜水泵堵塞物中毒晕倒,另两人先后下池施救时晕倒。随后,另一名员工下池救人也晕倒在池中,最终造成4人死亡。
2021年9月11日,河北省保定市一羽绒加工厂一名工人进入浮渣池检修污泥潜水泵时,吸入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导致中毒窒息,5名施救人员盲目施救导致事故伤亡扩大,造成6人死亡、1人受伤。
……
“有限空间”竟成“隐形杀手”!近年来,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在造纸、酱腌菜、皮革、羽绒加工、印染等多行业领域发生,这些事故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一人遇险、多人遇难”。在梳理分析近年来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典型事故、科学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急管理部组织对2013年实施的《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进行修订,出台了《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下月起施行,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防范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
共性问题相对突出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人员可以进入作业,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近年来,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时有发生,屡屡酿成悲剧。”应急管理部安全执法和工贸监管局局长杨智慧坦言。
为进一步明确治理重点,应急管理部对10年来事故情况作了统计和分析。从事故类型看,中毒和窒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事故总量的96.8%和96.9%。从危险因素看,主要是硫化氢、一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从发生部位看,污水处理系统和窑炉、槽罐等设备设施相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事故总量的71.5%和73.7%。从伤亡扩大原因看,没有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盲目施救相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事故总量的87.4%和86.8%。经过分析看出: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在事故类型、危险因素、发生部位、伤亡扩大原因等方面都比较集中,这也是坚持事故导向,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
“通过事故分析和监督检查,也反映出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方面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杨智慧进一步做了梳理:
一是发生事故的行业相对集中。工贸行业中的蔬菜腌制,皮革、毛皮、羽毛(绒)加工,造纸、印染、食品加工等行业领域企业,存在腌制池、纸浆池、污水处理池等典型的有限空间,其中的有机物在厌氧状态下容易分解出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引发急性中毒和缺氧窒息事故。
二是一些企业安全防范意识十分薄弱。一些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不清楚本单位有限空间存在什么危险因素,对于如何防范中毒和窒息事故风险“不懂不会”,有的没有落实作业审批制度、不按操作规程开展作业,因“无知无畏”造成人员伤亡。
三是部分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不足。有的配备了防护装备但作业人员不会穿戴,有的配备了气体检测仪但不知道怎么正确使用,有的应急演练走形式,出现紧急情况不清楚救援的程序、不知道如何处置突发情况。
责任落实更加明确
新修订的《规定》与此前的《暂行规定》相比有哪些新变化?应急管理部安全执法和工贸监管局二级巡视员王立忠分析认为,《规定》在责任落实上更加明确、在关键环节管理上更加清晰、在监督检查重点上更加突出,更容易让相关企业和基层部门理解和执行。
首先,《规定》要求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配备监护人。容易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工贸企业,很多规模都比较小,相当一部分是人员流动性大的小工厂、小作坊,对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相对薄弱一些。此次修订很重要的一条主线就是突出了有限空间作业监护制,要求工贸企业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监护人员,监护人员要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专门负责监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的落实。
其次,突出作业审批和现场安全管理及处置。对于存在中毒和窒息等风险的有限空间作业,《规定》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书面委托的人员进行审批;对于发包作业的,企业要进行统一协调管理,防止“一包了之”;对于应急演练,更加突出现场处置的重要性,明确企业要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同时,突出警示标志、隔离措施、防护装备、作业程序等现场安全管理要求。
此外,突出重点对象监督管理。对涉及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中毒和窒息风险、需要重点监督管理的有限空间列出清单,实行目录管理,方便企业辨识管控这些风险高的有限空间,也让监管部门的检查更加重点突出。
推动强化精准执法
《规定》是企业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和部门开展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企业层面如何防控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落实好《规定》要求,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监察专员尚文启给出建议:
落实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应当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作业审批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能够各负其责。
加强基础管理。特别是要做好专题培训和应急演练,企业应当制定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确保一旦有人遇险,能够及时有效处置,避免伤亡扩大。发包给其他单位实施的,企业要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督促检查各项安全措施能够落实到位。
做好现场作业管理。严格实施作业审批制度,审批人没有批准,不得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作业前,应当组织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严格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程序开展作业,监护人员要对通风、检测等风险管控措施逐项进行检查。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后,马上进行应急处置,组织科学施救,参与救援人员未做好安全措施不能盲目施救,监护人员应当及时制止这种最为危险的行为。
杨智慧补充说,应急管理部将加强宣传培训,让更多的企业和人员知晓、落实《规定》。加强专家指导,依靠专家的力量对重点企业开展指导服务,能够更直接、更系统、更具体地帮助企业辨识管控有限空间的风险、强化审批制度落实、规范现场作业管理。加强监管执法,加快制定发布有限空间重点监管目录,推动各级监管部门强化精准执法,聚焦监护人负责制以及作业的审批、防护用品使用和应急救援装备配备等关键环节,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的整改质量。对存在重大隐患和违法行为的企业,毫不手软依法严格实施处罚。
[ 责编:孙满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