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曹春华 隋海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两级法院立足审判主业,聚焦营商环境工作实绩,多措并举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以高效、公正、优质、便民的司法服务保障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绿色通道
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阿克苏地区两级法院主动将涉企纠纷化解与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紧密结合,开辟“涉企纠纷绿色通道”,充分利用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优势,推动涉企纠纷快速化解,为辖区企业发展营造暖心、舒心、安心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去年10月,拜城县人民法院受理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原告某建筑公司A按合同约定完成所有工程施工任务,并在竣工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然而被告某建筑公司B却未按合同约定履行支付工程款1383万余元,原告某建筑公司A遂将纠纷诉至该院。
承办法官接到该案后,经征得双方调解意愿,当即启用“涉企纠纷绿色通道”。经过法官多轮耐心、细致地调解后,双方握手言和,达成一致调解意见,由被告某建筑公司B分三期将工程款1383万余元支付给原告某建筑公司A,原告自愿放弃10万余元的利息诉求。最终该纠纷从立案到调解结案仅用了10天。
府院联动
推动企业涅槃重生
2021年,拜城县某番茄制品有限公司财务状况急剧恶化,复杂的债务问题亟待解决。该公司重整成功与否不仅关乎1名股东及100余名职工的切身利益,还与5名债权人合法权益息息相关。
为帮助其重整自救,拜城县人民法院受理该公司的重整申请。重整期间,因债务人历史欠税、负债等问题,影响了企业正常经营。
对此,拜城县人民法院借助企业破产府院联动机制,积极协调拜城县委、县政府配套1.5万亩土地进行番茄种植,并完成工厂改(扩)建工程。同时,重整投资人投入资金3000万元,为企业继续经营扫平障碍。
经过两年重整,该公司焕发新生,2023年已正式开机生产高浓度原料级番茄酱,带动了170余名劳动力就业,年产值约1.2亿元,5名债权人455.01万元债权得以实现。
该案是阿克苏地区法院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助力企业涅槃重生的生动实践。自2019年以来,阿克苏地区两级法院组建破产案件审理团队10个,为“搁浅”企业“问诊把脉”,为“病危”企业“刮骨疗伤”。近5年来,共审结破产案件14件,其中破产重整类案件4件,盘活资产5.23亿元,释放土地资源46.48万平方米,安置就业500余人。
暖心服务
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法院主动上门实地走访调研,开展‘法治体检’,深入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实际困难,把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送到企业身边,让我们倍感欣慰。”乌什县某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座谈会上表示。
乌什县人民法院阿合雅人民法庭通过定期开展走访、座谈等形式为企业“把脉问诊”,精准提供“司法良方”。围绕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难题及审判实践中反映的涉企突出问题,法官走进辖区企业通过“访、听、帮、讲”方式,就企业主营业务、经营状况、用工纠纷等情况进行面对面交流,全面了解企业在诉讼活动中遇到的司法难题,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降低涉法涉诉风险,助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将辖区企业代表请进人民法庭,介绍人民法庭的工作以及法院诉讼程序,不断增强辖区企业法律意识,提升法治观念,助力企业良性发展。
2023年以来,阿合雅人民法庭利用区位优势为辖区8家企业开展送法进企活动12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法律难点及堵点问题5件。
多方联调
定分止争实现双赢
劳动争议案件,不仅事关劳动者合法权益,也与企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为了更好处理此类案件,库车市人民法院多次与总工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等部门沟通协商,建立多元联动化解机制。
2022年7月,库车市总工会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并入驻库车市人民法院,专门办理人民法院委派委托调解的劳动争议案件,通过专业调解化解劳动纠纷。
杜某、王某、陈某等24名工人被库车市某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劳务派遣到某公司工作,因该公司未支付劳务工资合计27万元,遂申请劳动仲裁。库车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因不服仲裁结果,杜某、王某、陈某等24名工人向库车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案件受理后,法官将案件委派至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员依靠专业优势,耐心向双方当事人阐明权利义务关系,努力为双方当事人找到利益平衡点,最终促成双方和解,并督促该公司全额给付了调解款项,双方对处理结果均表示满意。
近年来,库车市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助力企业发展为导向,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找准涉企案件争议焦点和利益平衡点,在立案、调解、审理、执行各个环节全力服务保障企业发展,切实增强辖区企业和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2023年以来,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工会等多方共同努力,相关劳动争议案件在仲裁阶段调解处理170余件,调解率达97.8%。
[ 责编:张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