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时评
□ 马树娟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工作的通知》,从改善交通出行体验、改进提升出行信息服务等方面,就加强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进行部署。
出行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之一。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程度在不断加深。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出行环境是否友好便利,不仅直接关系老年人能否顺利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而且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为了建设无障碍环境,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就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国家标准。2012年起,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施行。2023年9月1日起施行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我国针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的专门性法律。针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出行领域,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从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出行服务提供等多个维度作出具体规定。这些都为打造适老化无障碍出行环境提供了明确法律依据。
在现实生活中,保障老年人畅通出行,首先要有良好的“硬件”作为支撑,这样才能让老年人出门之后,进得了站、上得了车。从《通知》内容来看,无论是明确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交通基础设施要符合相关无障碍标准,还是要求加快推广应用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交车,都旨在从“硬件”层面保障老年人顺利出行。
此外,在互联网深入渗透社会生活时,也要为老年人保留其更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并用好技术手段为老年人便利出行赋能,从而降低老年人出行的“软性”门槛。为此《通知》要求保留使用现金、刷卡、纸质票证等方式,优化窗口人工服务,同时优化完善12306网站等端口购票功能,优先安排老年人选择下铺等。这些“软性”服务,都将有效解决老年人出行时可能遇到的现实难题,让老年人不再为出行犯难。
打造适老化无障碍出行环境,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只有线上线下兼顾、“硬件”“软件”兼施,才能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打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无障碍环境,让老年人出行更通畅,从而更好地融入和参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