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读报告 | 北京法院“为民榜样”与您一起划重点

  2024年1月23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寇昉向北京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工作报告。  报告中提到了多项北京法院的工...

  2024年1月23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寇昉向北京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工作报告。

  报告中提到了多项北京法院的工作举措,网事君特邀北京法院新近评选出的“为民榜样”,为大家一一解读报告中提到的那些“关键词”。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

  法官 李琳琳

  信用记录是经济活动的第二张“身份证”。因失信惩戒,被采取限制消费或纳入失信“黑名单”的被执行人,其经营、消费、出行等方面均会受限,但失信惩戒只是引导、鼓励社会成员诚实守信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

  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制度。在营造“一人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震慑氛围下,信用修复既是一种修复机制,能够降低执行措施对积极履行义务的当事人的负面影响;也是一种正向鼓励,能够积极引导和帮助失信人主动纠错、重塑信用。

  近年来,北京法院在用足用好失信惩戒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惩戒+修复”信用保护机制,为主动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第一时间解除措施,屏蔽信息,开具《信用修复证明》,让企业信用“造血再生”,恢复经营。

  信用修复机制,是人民法院深植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不断完善暖企惠民的司法措施,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出台的激励机制;也是新形势下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

  北京金融法院

  法官 孙兆晖

  北京法院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的设立,是北京法院为了更好服务首都高水平对外开放,满足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需求的改革创新之举。

  设立三年以来,该中心坚持以多元化为桥梁,努力发挥对涉外商事纠纷吸附、分流与化解的平台作用,为中外当事人提供国际商事纠纷诉调对接、诉仲对接服务。依托智慧法院建设,以智能化为特色,积极开展系统集成工作,实现“云上解纷”。通过建立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1+1+1+N”工作机制、探索“国际商事纠纷调解七步工作法”等一系列实际举措,为中外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

  该中心的高水平运行,使大量矛盾纠纷在诉前得到化解,让人民群众在诉讼活动中的体验感更好、安全感更足、获得感更强,推动“枫桥经验”在化解国际商事纠纷方面焕发蓬勃生机,是北京法院立足国际商事纠纷特点贯彻能动司法理念的生动实践。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法官 管元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使惩罚性赔偿在知识产权领域实现“全覆盖”。

  为有效落实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规范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标准,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职能作用,北京高院发布《关于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审理指南》和适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对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计算方式等涉及的实体和程序性问题进行了具体规定,并在严格执行该审理指南的基础上,针对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适用要点作出梳理解读,确保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审理标准的统一性和适用裁判规则的高效性。同时,北京法院对故意侵害知识产权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力度,依法提高赔偿数额,以助推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首都高质量发展。

  北京互联网法院

  法官 经雯洁

  青少年法治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北京法院积极推进法治副校长聘任工作,选拔出专业突出的优秀法官走进中小学,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在推进法治校园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推动法治副校长工作走深走实。

  他们积极履职,敢于创新,瞄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法律需求,灵活采取“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法治讲座、微课堂、模拟法庭、庭审观摩、开放日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协助学校开展好法治教育、学生保护、依法治理等工作,不断增强青少年法治规则意识,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广大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

  法官 孙豫萍

  人身安全保护令是《反家庭暴力法》中的创设性制度,是人民法院为了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特定亲属的人身安全而作出的民事裁定,在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设立了一道“隔离墙”,对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营造安定、和谐的家庭风气和社会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害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不需要依托离婚诉讼或者其他诉讼程序,也不需要交纳诉讼费用,法院在72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情况紧急的在24小时内作出。

  202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解决了保护令在实践中申请、举证、认定、执行等环节的难题。《规定》针对家庭暴力取证难问题,降低了证明标准,同时对家庭暴力行为作了列举式扩充,明确除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等常见形式外,冻饿、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身体或精神侵害行为也属于家庭暴力,进一步明晰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适用范围。

  对家暴“零容忍”,是社会共识,更是司法的态度。家门里的恶行绝不是“家务事”,而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在未来,北京法院将继续致力于解决案件审理中的痛点和难点,充分发挥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作用,为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保驾护航。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

  法官 王银龙

  法官会议是201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创设的制度,其作为员额法官解决疑难复杂问题及学习的平台,能够在研讨中发现类案规律、提取裁判要点,归纳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

  法官会议制度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审判权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一项重要机制,召开法官会议有利于凝聚集体智慧,实现法官审判经验的交流、统一裁判尺度和法律适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案件审理过程中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偏差,获得当事人和社会的普遍认同,提升办案质量。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

  法官 邵一峰

  为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切实加强人民法院队伍管理和审判管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法官队伍,北京法院紧跟新形势新要求提升管理效能与科学化水平,自2019年以来逐步构建起对全体法官干警的一体化考评机制,落实党管干部,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法官干警的政治素质、审判工作实绩、司法效果、诉源治理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

  考评机制随着实践探索日趋完善,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司法规律,发挥了引导、规范、激励广大法官干警依法公正高效履行审判职责的作用,让法官干警对使命任务和履职要求更加明晰,对标对表认真落实,努力以能动司法推进审判工作提质增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

  法官 马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北京法院依托12368诉讼服务热线,深化完善“一号响应”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全面深入对接接诉即办改革,延伸审判职能,加强诉源治理,将更多的矛盾纠纷化于萌芽,止于未诉。

  “一号响应”诉源治理机制,是北京法院坚持“靶向治理”,快速响应各类诉源治理主体司法需求,提供定制化、精准化司法服务,践行能动司法的具体体现。在具体操作中,法院根据各类诉源治理主体拨打12368诉源治理专线提出的司法需求,形成诉源治理工单下发承办人,承办人通过“线上响应+线下落实”的方式及时响应诉源治理“哨声”,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切实为各类诉源治理主体预防、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号响应”诉源治理机制实施以来,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取得了良好的诉源治理效果。就拿我负责对接的通州区于家务乡来说,我们积极响应于家务乡诉源治理需求,助力于家务乡接诉即办工作排名全区乡镇第一,7个村实现“零诉讼”,通州法院马驹桥法庭也获得“于家务乡接诉即办工作优秀支持单位”。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

  法官 马钢锤

  党建实训阵地是北京法院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建设重要思想,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为法院干警打造的“身边党校”,现已在北京三级法院实现了全覆盖。

  通过组建“北京法院党建实训讲师”,设置贴近干警工作、生活实际的课程,北京法院党建实训阵地已经成为基层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的园地和基层党建学习、教育、培训、考核、展示、交流的平台。各家法院依托党建实训阵地,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先进模范党员访谈及各具特色的党日活动。多家法院开展党建实训阵地线上“云打卡”活动,党建实训阵地的影响力进一步延伸。

  编辑:郭进

  审核:张忠涛

[ 责编:孙满桃 ]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