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
新春伊始,环境产业已迎来多个利好。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布,并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市场期待已久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正式重启……这让环保产业看到新机遇。
“可以预见,未来将会创造巨大的绿色市场机遇。一方面,通过创新技术手段与方法学标准化过程,实现碳减排在各领域、各环节的科学实现;另一方面,推动企业开展碳减排管理,包括标准制定、碳减排核算、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等工作,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会长李其林在近日举行的2024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说。见面会以“发展产业新质生产力 激活数字智慧新动能”为主题。
李其林认为,环境产业正在经历“业态升级、模式重组、格局重构”的大趋势,转型升级是当下所有环境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很多环境企业在发展战略、技术研发、企业管理、组织架构等方面,都存在提质增效的空间。这就需要研发新技术、探索新模式、构建新业态。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理念上,从治理成本端向价值创造端转化。从跑马圈地的投资经营模式,改变为深耕赋能的价值经营模式,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高附加值、高粘性。
在李其林看来,环境产业要真正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抓住“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拓展产业内涵,包括提供综合能源服务、协同布局新能源领域、探索开展碳咨询与碳管理等业务。
“数字化”,也是环境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词。值得注意的是,2月29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发挥数字技术在提高资源效率、环境效益、管理效能等方面的赋能作用,加速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近年来,生态环境领域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数字技术的运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数字技术正在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深度服务于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李其林说。
李其林认为,当前,环境产业仍然以项目化、工程化、非标化为主,环境产业标准化程度仍不高。标准化、数字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之一,产业数字化需要与标准化深度融合,通过建立相关标准,形成统一的接口,为构建智能的产业生态提供链接的基础。此外,数字化还包含运营的自动化和决策的智慧化。“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生态治理的综合协同管理平台,统筹建立数据收集-反馈-分析-决策的链条,实现全产业链的精细化控制、智慧化决策。”作为数字经济的前沿领域,数字资产将来也会成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桥梁。未来,无论是提升资产质地改善公司报表,还是实现数字资产交易变现,数字资产在生态环境领域的价值挖掘与应用也具有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