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号称代发论文,哪料期刊号是“复刻”的

  本报记者  周孝清  本报通讯员 熊铭沛 文俊  如今,很多行业职工在评级或者晋升时,都有期刊论文发表的要求,这一点给平时忽略...

  本报记者  周孝清

  本报通讯员 熊铭沛 文俊

  如今,很多行业职工在评级或者晋升时,都有期刊论文发表的要求,这一点给平时忽略学术研究、缺乏文字功底的人员造成不少困扰。如果这时,有人告诉你只要花钱就能在正规期刊上发表文章,你会心动吗?

  近日,江西省永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通过缜密侦查,破获一起以“买卖、代发论文”为由的诈骗案件,跨省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并揭开此类骗局的“套路”。

  供职于永新县某医院的李先生即将面临评职称和晋升的关键点,但评职称的前提条件是需要在知名期刊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先生上网刷短视频时,发现了一条“医学论文代发期刊”的广告,声称“只要钱到位,国家顶级期刊都能发!”

  李先生留下联系方式后,一个来自湖北的陌生电话打了过来。对方称可以帮助李先生在国内某知名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同时可以根据客户职业需要代写相关的学术论文。双方协商一致后,李先生便向对方转账1800元作为定金,约定文章写好经李先生确认后再行刊发。

  数日后,李先生收到该“团队”提供的6条论文选题,李先生从中选择了一条,并约定好交稿时间。

  2023年8月,犯罪团伙“如约”按照李先生的选题要求草拟好初稿,李先生收到文章,发现内容与自己提供的课题相关。但仔细阅读后发现该文章并无具体研究成果,按照正常情况应该很难刊发。但对方向李先生再三保证,只要给发稿费就能上选定的期刊,李先生遂将尾款1.32万元转过去。

  当年10月,李先生收到了对方发来的杂志社论文录用通知。

  但欣喜之余的李先生发现了“不对劲”,原来李先生想要上稿的期刊属于月刊,但是对方给安排的期刊却是“第八期”。同时,李先生登录期刊官网并未发现自己的文章,致电期刊编辑部也被告知自己并无文章被录用。

  李先生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于2024年2月报案。

  接到报警后,办案民警详细询问李先生的被骗过程,对相关证据进行收集核查。其后,民警重点围绕作案社交账号深入研判,锁定犯罪嫌疑人身份为陈某,为湖北省恩施市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通过进一步数据侦查工作的开展,警方确定这个以陈某为首的团伙有十余名成员。

  3月11日,办案民警远赴湖北省,经过多次蹲守及在当地警方的支持下,摸清了该犯罪团伙所处的具体地点,见时机成熟,警方立即开展“收网”行动,成功将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抓捕,并在现场扣押大量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在警方讯问下,陈某等人如实交代了犯罪全过程。2023年6月,陈某创建了一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用于承接网上论文代写、代发等业务,然后把客户需要的论文题目发给以曾某、贺某、赵某为主要负责人的代写公司。通过大量的广告推广,陈某收集到不少有需求的客户,从网站引流后,陈某便与“客户”在社交平台联系。

  “这些稿件录用通知书和发表的期刊都是嫌疑人伪造的。”据侦办此案的民警介绍,一般情况下,他们是根据客户需求的版面和期刊级别来收取对方9000元至1.5万元不等的发稿费和版面费,而事实上,陈某的工作室并不会向客户所要求的期刊编辑部进行投稿,如果客户催得急,他们便“复刻”相应的期刊号进行伪造,同时有模有样地给客户发送盖有期刊编辑部公章的录用通知书。

  经查,这个犯罪团伙成员文化水平均较低,根本不具备代写专业文章并且发表的水平。为了让客户相信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陈某专门办理了一份营业执照,同时抓住受骗者“代写代发论文不光彩”的心理,不到一年内,诈骗数十人,涉案70余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陈某、曾某、贺某、赵某均已被永新县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警方已返还李先生被骗资金,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 责编:孙满桃 ]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