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我国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核心阅读10年来,我国治水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征程上,水利部门将加快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核心阅读

10年来,我国治水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征程上,水利部门将加快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

□ 本报记者 刘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提出已有10年,在全国水利系统落地生根,演化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家水安全保障进展成效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10年来,我国治水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表示,新征程上,水利部门将加快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落实节水优先方针

美丽中国、节水优先。

作为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重头戏,3月22日至23日,首届“节水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将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联动举办相关活动,掀起全民节水宣传热潮。

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为的是世世代代都能可持续发展,用上用好宝贵的水资源。近年来,我国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

“水利部将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之一,扎实推进节水各项工作,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刘伟平说。

节水制度政策逐步建立。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节约用水条例立法,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先后印发加强重点区域节水、非常规水配置利用、节水宣传教育等政策文件,健全节水标准体系,全方位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重点领域节水取得实效。水利部牵头20个部门建立了节约用水工作部际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非常规水利用等重点领域节水。

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累计建成1763个节水型社会达标县、145个节水型城市、2.1万个节水型工业企业。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指标纳入国家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区的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黄河流域、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用水单位实现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

10年来,我国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以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为重点,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国用水总量总体稳定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加快国家水网建设

3月1日12时,随着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境内的六五河节制闸开启加大流量向北供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2024年度调水正式启动。自2019年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试通水以来,累计向河北、天津调水5.87亿立方米,有效助力了华北地下水压采综合治理、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和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等专项行动。

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在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表示,水利部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国家水网建设。

我国加快形成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骨干输排水通道。记者从水利部南水北调司获悉,截至3月18日,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累计调水量突破700亿立方米(含生态补水超108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1.76亿。

积极推进国家水网重大结点工程建设。2022年以来,我国开工了黑龙江林海、重庆向阳、云南桃源、湖北姚家平、安徽凤凰山等20项大型水库,同时,开工建设了江西大坳、广西大藤峡、安徽怀洪新河等13项大型灌区。

统筹推进省市县级水网建设。张祥伟说,“目前,全国31个省份省级水网建设规划印发实施,水利部启动了省、市、县级水网先导区建设,通过先导区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各层级水网建设,加快构建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国家水网体系。”

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我国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效益不断增强,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初步形成了“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超9000亿立方米。

完善河湖保护机制

3月9日下午,一名网红结束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北苕溪泥湾头段竹筏上两个多小时的视频直播时,获得数万人点赞。然而,8年前这里却是“河岸杂草丛生、河道水流不畅”的忧人场景。

近年来,余杭区以推进径山镇北苕溪“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坚持水岸同治,划定流域生态强制性保护范围,通过清淤疏浚、引水调度、拆除违建等措施,保持河道行洪畅通,恢复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使径山北苕溪成为余杭区“最美家乡河”的金名片。这是推进河湖系统保护治理,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的缩影之一。

据刘伟平介绍,我国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断水百年之久的京杭大运河实现全线水流贯通,断流26年之久的永定河实现全年全线有水,白洋淀水域面积保持稳定。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区地下水水位显著回升,深层地下水人工回补扎实推进。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万平方公里,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

值得注意的是,在河湖管理保护方面,水利部推进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幸福河湖建设,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着力提升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水平。

据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介绍,水利部指导各地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31个省区市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省级总河长,省市县乡村五级120万名河湖长上岗履职。制定印发了河长湖长履职规范,全面建立河湖长动态调整和责任递补机制。连续5年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国务院督查激励。指导各地严格河湖长制考核,各地累计问责3.79万人次。

在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方面,国家层面建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七大流域全部建立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各地普遍建立“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等协作机制。

政府市场协同发力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此背景下,需要有力的资金保障,必须坚持两手发力。

据张祥伟介绍,水利部建立了两手发力的“一二三四”工作框架体系。“一”是锚定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这个目标;“二”是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两手协同发力;“三”是金融信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三管齐下”;“四”是深化水价、用水权市场化交易、节水产业支持政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四项改革”。通过这个工作体系,调动各级水利部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市场主体投入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拓宽投资渠道,解决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在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支持水利的政策方面,水利部指导地方拓展思路、找准路径,积极拓宽水利基础设施收益来源。同时,与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联合出台有关指导性文件,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期限、贷款利率、资本金比例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这些措施,扩大水利项目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信贷的规模。

在创新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方面,各地应用特许经营、股权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建立合理的回报机制,吸引更多市场主体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另外,一些水利企业利用产业投资基金、企业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融资,探索REITs试点盘活水利存量资产,投入水利建设。

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10年来,全国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达到7.5万亿元,是上一个10年的5倍以上,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迈上万亿元大台阶,创历史新高,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巩固夯实安全发展基础贡献了水利力量。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