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中消协:新型消费领域需加快推进法律制度建设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万静 5月2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全面总结了202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万静 

5月2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全面总结了2023年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立法、行政、司法以及社会各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报告》披露,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32.85万件,解决112.74万件,投诉解决率84.8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7亿元。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还存在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金融领域消费信用相关立法相对滞后,消费者的知情权、隐私权、撤销权、提前还贷权等基本权益需要有更好法治保障; 

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供给仍显不足,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数字人服务、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元宇宙虚拟场景、盲盒经营等领域的消费,需加快推进法律制度建设; 

预制菜等新型食品生产经营模式需加紧规范,食材不新鲜、口味还原度不够、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化低、标准不健全等问题引发消费者担忧; 

医疗美容合同“霸王条款”多,营销“套路”消费者,“黑机构、黑医生”导致“美容”变“毁容”等问题,亟待健全常态化监管; 

数字化背景下电诈手段不断翻新,AI画像“精准诈骗”、小额多次诈骗等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加大全链条治理力度、有效提升消费者防诈意识和能力迫在眉睫; 

直播电商、新型网络营销等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有待健全,部分平台数据造假、低俗“带货”、诱导私下交易等问题需要加紧治理。 

为此中消协提出2024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建议:培育壮大新的消费增长点,激发消费活力;加快推进相关法律的制定修订,推动消费领域制度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民生消费领域难点堵点问题,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消费体验,引导理性消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