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如此“非卖品”岂能瞒天过海

今年5月,成都市公安局破获一起非法制售“专供酒”案件,捣毁生产、销售、存储窝点15处,实现了对基酒生产、包材印制、灌装生产、运输存储...

今年5月,成都市公安局破获一起非法制售“专供酒”案件,捣毁生产、销售、存储窝点15处,实现了对基酒生产、包材印制、灌装生产、运输存储、网络推广的全链条、全环节打击。

锁定售假团伙

4月25日,成都市公安局双流区分局接到线索称,有人在直播平台销售所谓的“专供酒”。双流公安立即组织专班,对此案进行立案侦查,很快一个以刘某为首的“专供酒”非法销售团伙浮出水面。

这个团伙层级明确、分工有序,由刘某统筹运营,多名主播负责利用网络平台直播引流;销售人员再与引流过来的消费人群建立点对点的微信联系,并开展线上销售;库管人员及时跟进线下发货,最后经由统计对主播引流情况及销售人员业绩进行统计考核,计算收益、提成。整个销售环节目标人群明确、销售话术完备、供货渠道固定,团伙已然形成了全流程一体化的直播销售模式。

专案组在侦查中发现,这个团伙的仓库隐藏在双流区某大型食品城内。4月11日凌晨,一辆红色厢式货车卸载的货物外观与所谓的“专供酒”高度相似。

4月27日15时许,民警发现食品城2栋6楼有“专供酒”流出。4月28日上午,办案民警对销售存储窝点、刘某居住地等进行收网,抓获嫌疑人14名,查扣“专供酒”1万余瓶。经过进一步侦查发现,涉案“专供酒”全部由泸州人陈某提供。

精心编制销售话术

嫌疑人陈某落网后供述,为达到以新酒冒充老酒牟取暴利的目的,他将酿酒过程中才允许使用的曲药,放至成品酒中进行长时间泡制,待酒体颜色呈深黄色后,再使用该酒与新生产出的基酒进行勾调,使灌装酒体呈现出老酒特有的沉香和微黄色。为保障“专供酒”销售,陈某虚构自己有所谓的背景,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展示自己拥有的豪华汽车,标榜自己为知名酒业生产销售企业家。

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陈某联合刘某等人建立直播间,打造自己的精英人设,精心编制销售话术,故意精简酒瓶及包材包装,并在醒目位置标上“非卖品”字样,给消费者一种产品系内部专供,不注重包装推广,只注重酒品质量的心理暗示,以骗取消费者信任,为自己的线下销售大肆吸引流量。

为避免被公安机关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查处,陈某、刘某的所有销售环节均不在直播间进行,而是通过微信点对点联系客户,骗取客户对货品的信任。曾有客户对“专供酒”包装质疑,认为包装成色过新,不像是宣称的有年头的老酒,陈某当即以“这批货物系在内部仓库妥善保存,故外包装情况较好”的话术搪塞,同时陈某还伪造委托生产合作协议,便于销售人员在货品遭到质疑时进行狡辩。

雷霆出击斩断链条

为斩断“专供酒”犯罪链条,5月8日,办案民警对“专供酒”销售及存储窝点进行查处,抓获嫌疑人8名,查扣所谓的“专供酒”1194件,共计7100余瓶。

民警在后续调查中发现,陈某伙同林某杰提前设计好“专供酒”外包装图纸,通过酒业公司购买基酒,委托当地包装材料公司定制“专供酒”外包装纸箱、纸盒,由玻璃制品公司定制生产“专供酒”玻璃酒瓶,再经由酒业公司对基酒调制后灌装到上述酒瓶,并用上述定制包材进行包装完善,进而销往全国各地。

5月15日,办案民警前往泸州市,在当地警方协助下对涉案“专供酒”制造、包装环节的4个窝点进行查处。在现场,民警发现此类“专供酒”均为定制生产,相关产品一旦生产完成即发往销售窝点,不进行储存。民警经过细致搜查,在一处制假窝点发现40个“专供酒”空酒瓶。与此同时,民警从另一家灌装窝点仓库查获700余套未用完的“专供酒”纸质包材。

至此,一个制售“专供酒”的犯罪链条被成都公安彻底斩断。(谭广涛 蒋 波 蒙立崴)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