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家梁 王鹤霖
□ 本报通讯员 袁萍 唐瑜
通过层层筛选、优中择优、推荐申报,又经网上初评、实地验收、评审公示,近日,贵州省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77家企业被命名为首批贵州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其中,中央驻黔企业21家,国有企业30家,民营企业26家;从企业规模看,其中大型企业27家,中型企业37家,小型企业13家。
据悉,2021年5月,由贵州省法宣办、省司法厅联合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省税务局、省总工会、省工商联八家单位,开展了首批贵州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命名活动。旨在通过创建活动,推动被命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治企水平得到提升,职工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企业依法经营、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维权的局面,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的法治基础,为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活动开展以来,贵州各地各部门及企业积极响应,紧紧围绕“组织机构建设、落实普法责任制、依法治企及员工权益保障、企业法治文化氛围营造”四个方面开展创建。
引领依法治企“正能量”
“我们通过开展少数民族‘三语’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其目的是提高群众的安全用电防范意识,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安全用电行为,让每一位群众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安全用电、节约用电,共同维护安全用电秩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都匀荔波供电局负责人代元忠一语道破企业成功的秘诀,那就是依靠“法治文化建设”。
近年来,荔波供电局高度重视企业法治建设,成立依法治企工作领导小组,企业党支部书记作为落实普法责任制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形成了各部门分工协作、广大员工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机制,领导带头开展法治建设“六个一”活动,督促领导班子成员依法履职,确保依法治企各项要求得到落实。
此次创建命名活动,主办方重点聚焦“组织机构建设、落实普法责任制、依法治企及员工权益保障、企业法治文化氛围营造”四大方面,制定了《贵州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标准》,建立了“三三四”的核心创建指标,被纳入创建必核清单。
“三三四”即“三个有”“三个一”和“四个100%”。“三个有”是:有企业法治文化创建工作机构和制度、有法律顾问机构或配备法律工作人员、有员工权益保障措施和工会组织。“三个一”是:每位企业员工上岗前接受一次法律培训、每年组织企业员工学法讲座不少于一次、有一个固定的企业普法平台。“四个100%”即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100%;企业规章制度、经济合同和重要决策的法律审核率均达到100%。
在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的同时,省市县三级司法行政部门还采取班子成员挂点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重大项目,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每年定期组织律师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法治体检”,深入民营企业开展大走访活动,组织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出台15项利企便民的公证服务措施,为企业困难职工、下岗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积极化解涉企矛盾纠纷等,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
带动乡村振兴“责任人”
贵州天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注射剂的制药企业,创建于1995年8月,自成立以来,以“做良心药、做放心药”为行动指南,遵从“遵守法规、持续改进、优质高效、顾客至上”的质量方针。
该药业坚持“决策先问法、违法不决策”,从源头上将经营行为规范在法律框架内,确保各项经营活动不踩线、不越界。同时,健全法律工作机构,配备专职的法务工作人员,推行法律顾问制度,确保在各项活动中法律顾问全程服务,从可行论证、立项决策、谈判签约、项目运营等各个环节全面进行法律审核把关,以此达到活动全过程的依法合规,实现法律风险防范全覆盖。
“依托法治,崇尚法治,让我们的企业稳中渐进。然而,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我们也要感恩回报社会,履行自己的企业责任、社会责任。”贵州天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正超说。
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投身到“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中,生产注射剂药液,带领群众就业增收,带动员工近600人就业,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和贫困户近80人,以产业带动就业,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近期,省市两级法宣办和司法行政部门将联合同级相关部门,深入被命名企业开展授牌活动,通过授牌加强与企业及经营管理者的沟通联系,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在法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巩固和提升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水平,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命名管理工作机制,目前,省法宣办正在联合相关部门制定《贵州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命名管理办法(试行)》,对已命名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下步将持续深入推动创建命名活动常态化开展。
贵州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冯小山介绍说,在开展创建“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引导性指标”就是考核企业是否主动担当、履行社会责任。当前,正值贵州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期,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可或缺,通过评选活动,树立企业典型,也是为了鼓励号召更多的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帮扶群众带领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践行青山绿水“守护者”
凭着出色的成绩和健全的法律规章制度,本次77家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命名,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榜上有名。
近年来,习酒公司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党建引领”“法治护航”助推生态绿色发展,让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第一线争当“绿色先锋”,把提升生态文明法治意识纳入普法宣传教育重要内容,守好白酒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密码”。
作为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而东下”的赤水河,不仅是习酒生死相依的美酒河,也是沿岸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习酒公司从2015年起,连续8年开展“保护赤水河·习酒在行动”全员义务植树、植草活动,累计植树2万余株,植树、植草面积800余亩,曾捐赠400万元参与赤水河源头云南省镇雄县生态扶贫,未来,习酒公司还将积极支持参与有关赤水河保护的各项活动,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号召,致力打造白酒行业生态环境保护标杆企业。
“保护好赤水河,也是保护好群众和企业的‘母亲河’。多年来,我们始终把依法合规经营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坚持贯彻‘规范是基础,制度是准绳,法律是红线’的企业理念,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坚持依法治企、保障员工权益和营造法治文化氛围。”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钟方达说。
其实,在此次创建过程中,还涌现了一些企业依法治企的典型经验做法,如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对生产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梳理,制定“风险清单”,针对每个风险点制定了具体的管控措施。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健全内控合规风险一体化管控体系,做实合规管理在公司系统“全业务、全流程、全环节”覆盖。贵州现代物流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健全物流集团运营大数据平台,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赋能风控管理,为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和管控手段等。
采访中,《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创建命名活动还将企业近3年内发生过群体性劳资纠纷,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企业年度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恶意欠薪被追究刑事责任、重大环境污染等情况纳入“一票否决”事项,以确保创建工作高标准推进。
贵州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张涛强调,“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省司法厅以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立足‘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在全省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采取多种法治保障措施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对助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提升我省各级各类企业整体普法守法水平,提高企业从业者法治意识,深化企业依法治理,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