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平安中国 有我同行——第一届保安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人民政协报社成功举办。10余位相关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围绕“促进保安业高质量发展 服务平安中国建设”主题进行交流探讨,建言献策,共叙发展。
“这些年,中国的保安队伍默默无闻地为平安中国建设、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个奇迹’做出重要贡献。”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长、十三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原副部长陈智敏在座谈会上表示,保安服务业涉及平安中国建设,涉及民生发展和社会稳定,涉及吸纳解决大量就业人员,涉及中国公民海外利益安全保护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陈云带来一组数据:2022年我国保安服务业市场规模达到2709亿元,同比增长9.2%。自2013年开始,保安服务从业人员数量保持高增长态势,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从业人数达到644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1.36%,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1.78%。保安服务业在吸纳退役军人、农民工、青年和大龄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保安服务业经过近40年发展,已经实现高速发展,现在应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治安系主任郭太生教授认为,目前还存在不少影响我国保安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如现行《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内容滞后;保安服务业科技含量较低;理论研究与教育培训工作基础薄弱;社会对保安服务业整体认知落后且片面;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保障不足;保安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发挥作用有限,专家队伍数量少,发挥作用机制不健全等。
“作为基层保安员,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离高质量发展还有较大差距,保安服务业发展进入瓶颈期。”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海淀分公司企业管理部主任兼特勤保安大队长、纠察队长李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到,2012年之后,保安服务业进入迅猛发展期,但也随之出现“三高三低”现象,即流失率高、危险性高、社会需求高,从业人员素质低(文化水平低)、工资低、社会地位低。另外,行业监管机制还比较滞后。“举个最简单例子,我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5年中,一直呼吁保安服装要统一规范,但到目前,保安服装、标识、标牌、等级衔等还是较杂乱。”李勇说。
如何实现保安服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陈智敏认为,最重要还是立法,《保安服务管理条例》是12年前制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保安行业已经发生一些重大变化,光靠条例很难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应当制定保安服务法。同时,保安行业协会的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好。
郭太生建议,要用系统性和整体性思维推动保安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加强与相关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完善保安服务质量标准。政府监管部门、保安协会、保安企业、培训部门以及教育机构要共同努力、整体推进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老龄协会组织人事处处长冯海军表示,保安服务业是一个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特殊行业,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要坚持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服务,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和依法履职能力,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李勇建议,加强行业的政治建设,确保保安行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国的保安服饰或者保安标识要统一、规范;加快职业化推进,支持和扶持行业的职业化教育,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加强保安行业宣传力度,增强从业人员职业获得感和荣誉感。
陈云建议,要加大对行业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人员高质量就业同步推进,着重在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品牌化“四个化”方面下功夫,规范企业管理和用工,提高保安细分市场专业程度,提升保安人员专业技能素质,研究构建保安行业职业发展框架,畅通职业发展渠道,开展保安行业“劳务品牌”建设。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杨士秋认为,保安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队伍建设。要努力优化从业人员结构,特别要充分吸纳退役军人,形成队伍的骨干力量;必须积极推进保安人员职业化,认真执行《保安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加强职前职中全过程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精神,保持队伍稳定;要注重行业转型升级,迎接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将装备现代化和人员职业化有机结合;要在全社会形成立法机构、政府部门、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合力,为保安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退役军人政治素质好,纪律性强,吃苦耐劳,勇于奉献,受过良好军事训练,非常适合从事保安行业。他们是保安从业队伍中的高素质人才。”退役军人事务部原副巡视员王佳平表示,一定要发挥好这个优势,要在培训教育领域加强工作,紧密围绕社会需求,为退役军人提供针对性强、有特色、精细化的岗前培训,增强退役军人职业技能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安置后的工作岗位,同时,也为保安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理事长王义认为,保安行业与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联系紧密。他建议,要提高对保安服务业的认识,重视行业的发展,加大岗位需求信息建设,建立供给需求信息网络,有效提升退役军人就业率。
中民养老规划院副院长柳自强建议,要强化社区治理中的保安服务。在参与社区治理中,保安人员应该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和更主动的响应机制,比如为社区独居、空巢、留守老人提供关爱服务,提供寻访服务,提供紧急应急服务等。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随着中资企业和境外劳务人数的增加,我国企业和公民的海外利益保护问题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安全服务市场日趋全球化。座谈会上,多位与会嘉宾谈到了中国保安服务业走出去的话题。
江苏天名保安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天名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陈镜民说:“中国的保安行业正在逐步向国际化接轨。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走出国门,先后考察了埃及、尼日利亚、柬埔寨、泰国、菲律宾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并在尼泊尔等国家开展保安服务培训业务,与当地保安企业共建‘一带一路’保安力量,努力为我国境外企业提供人品好、有技能、有技术、高层次的中国保安力量,展现我校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为平安中国建设做出贡献”。
致公党中央联络部原部长许怡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走出去”的企业日益增多。这些企业大多是在资源丰富但安全风险较高的地区,这就亟须强化我国的海外安保能力。中国海外安保事业起步晚,目前与欧美国家相比,无论是在市场容量、企业规模、业务能力、国际化水平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
许怡建议,应支持社会力量的参与,在领事保护机制之外,鼓励民营安保企业参与海外安保;应完善法律法规和准入标准,现行的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对海外安保没有明确规定,要加快立法,明确开展海外安保业务所必须遵守的原则、资质条件和领域范畴等,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内法与国际法、区域法之间的冲突;要借鉴欧美经验,丰富安保产品,以适应海外安保需求;“走出去”的中资企业要学会“持剑经商”,要学会保护自己,要将安保制度“内化”到企业的海外经营管理中。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保安研究中心裴岩调研发现,在海外开展安保服务的公司大多数集中于安全咨询、安全培训、安全风险评估、现场安保、应急救援、安保审计和安保科技输出。基于现状,她建议关注“海外安全官”的培养,支持中国保安服务企业开展面向海外的中高端安保服务,并为他们提供实际的扶持措施。
“据了解,我国目前真正能在海外独立运营的保安服务公司不超过20家。我国海外安全需求持续增长与现有的安保防范能力相对滞后形成矛盾”。陈智敏建议,大力宣传发展倡议、安全倡议、文明倡议“三大倡议”,讲好平安中国故事,让海外国家认同中国安全模式,接受中国保安的工作服务,逐步形成中国特色海外安保体系;整合海外安全力量,支持帮助中国保安服务企业发展,鼓励“走出去”的国资央企优先雇用中国自己的保安企业,创造市场,创造需求;建立企业“走出去”的安保标准,包括准入标准、装备标准、训练标准、报酬标准等方面,建立危机处理机制,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
上一篇:平安综合金融服务体验:专业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