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 陈创中 通讯员 穗政法 越政法)广州市越秀区面积33.8平方公里,下辖18条街道、222个社区,户籍未成年人17.84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5%,其中在校学生11.23万人、在园幼儿3.43万人、3岁以下婴幼儿3.18万人,困境儿童1134人。近年来,越秀区积极打造符合越秀实际、具有越秀特色的“123456”未保示范创建模式,即以一套未保体系聚“合力”,完善全过程未保机制;以两类先发优势添“动力”,调动全社会未保资源;以三级平台队伍增“内力”,构建全覆盖未保格局;以四项特色服务激“活力”,打造全方位未保品牌;以五个责任制度铸“定力”,树牢全动员未保观念;以六位一体保护显“效力”,夯实全领域未保基础,强化对未成年人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共筑未成年人保护最大“同心圆”,积极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
坚持系统谋划,以一套未保体系聚“合力”,着力完善全过程未保机制。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召开区未保专题新闻发布会,大力推介越秀区在未保领域的经验做法和远景规划。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区、街两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29个区直部门和18条街道均由主要领导任成员,设立未成年人权益督查专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形成各司其职、联动贯通、齐抓共管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
坚持乘势而上,以两类先发优势添“动力”,着力调动全社会未保资源。一是发挥资源集聚优势。依托党建、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禀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保护未成年人的服务优势。搭建校馆共建共学平台,组建“新时代越秀少年红色史迹讲解队”,联合农民运动讲习所为超过9万名一年级新生举办入学开笔礼,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建未成年人“一站式”关爱中心,联合广东省科学院成立广东省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科学实践基地,科普未成年人160万人次。二是发挥公共服务优势。立足省、市行政中心的区位特点,以优质公共服务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联动省、市、区三级公共服务资源,在全国率先实现少年儿童图书馆5G网络全覆盖,联合广州市图书馆开展“法德童行”法治教育读本阅读活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越秀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妇女儿童发展越秀活动中心,搭建青少年合作交流和对外展示平台。
坚持选优配强,以三级平台队伍增“内力”,着力构建全覆盖未保格局。积极筹措全区财力、物力,构建起由1个区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8个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222个社区未成年人关爱服务点组成的三级“保护网”。一是升级改造区级平台。将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管理,在全市率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社会工作力量,进一步充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量。着手进行升级改造和功能提升,打造集紧急庇护、家庭指导、工作督导为一体的“一平台三中心”模式,畅通24小时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热线,提供临时照料、心理疏导、个案帮扶、监护指导、督导巡访等服务。二是全力打造街道站点。由街道副主任兼任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站长,以“特色”和“示范”为引领,打造童心党校、护苗乐园、绿色网咖等品牌服务。指定18名街道儿童督导员,同步配备青少年事务社工,建立常态化业务培训和考核激励机制,及时办理未成年人相关事务,确保事事有人办、件件有人管。三是培育发展社区队伍。选优配强222名社区儿童主任,其中女性占比近90%,将儿童主任岗位补贴纳入区财政预算,进一步调动基层儿童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打通未成年人保护“最后一公里”。
坚持守正创新,以四项特色服务激“活力”,着力打造全方位未保品牌。一是首推未保标志。设计越秀区未成年人保护标志,将“幼苗”+“镇海楼”元素融入其中,以可视化形象展现越秀区未成年人保护理念,彰显千年老城兼收并蓄、包容开放的独特魅力。未保标志的发布吸引十多家省、市主流媒体争相报道,掀起关注未保、支持创建热潮。目前未保标志已统一应用至全区241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平台,让居民群众通过未保标志可以快速找到越秀区的未保干部,反映诉求。二是首建护苗联盟。广泛发动由广东省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梁承雍律师领衔的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广州市礼品玩具协会、越秀区武术协会等多家行业龙头组建越秀区“护苗联盟”,汇聚以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素质教育和社会工作四个专业领域为支撑的“4+N”护苗合力,持续开展“小眼睛看世界”“少年强则中国强”等37个“护苗”项目,凝聚社会各界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共识和力量。三是首创未保“云”专区。依托“越秀人家”“越秀先锋”信息化平台首创未成年人保护“云”专区,通过一中心汇聚资讯、服务数据,多平台拓宽沟通、反馈渠道,打造巡查巡访线上化、发现报告大众化、政策宣传普及化、微心愿发布平台化,实现未保工作“手机E点通”,持续完善“问题线索上报-部门协同处置-回访跟踪核实”的智能化闭环管理,以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双向赋能未成年人保护。四是首设青少年议事厅。在洪桥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打造首个街道层面青少年议事厅,围绕拒绝校园欺凌、预防沉迷网络游戏等涉未成年人热点话题,引导未成年人参与讨论、积极互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发动“两代表一委员”、机团单位、社区党员、热心居民等,定期收集并讨论涉未成年人的社区事务,组织“增设儿童友好成长空间”等涉未成年人的议事主题活动,集思广益,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支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坚持常态长效,以五个责任制度铸“定力”,着力树牢全动员未保观念。一是建立强制报告制度。制定印发《越秀区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明确学校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和旅馆等公共服务场所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强制报告义务,及时预防、发现、处置涉嫌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二是建立从业查询制度。制定印发《关于建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入职查询制度的意见》,累计开展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岗位从业人员查询超过1.7万人次,严格限制违法犯罪人员接触未成年人。三是建立个案会商制度。制定印发《越秀区未成年人保护个案会商制度》,明确个案会商启动条件、主体、形式、流程,通过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因案施策推动解决重大、复杂未成年人保护个案32宗,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四是建立信息管理制度。制定印发《越秀区未成年人信息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加强越秀区未成年人保护各领域相关信息数据的采集录入、动态更新和通报共享,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高效联动。五是建立专项督导制度。制定印发《越秀区关于开展困境儿童保障常态化督导工作的通知》,通过上门探访、查阅资料等形式,每月对3条街道6个社区开展专项督导,累计开展督导39次,相关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以督带导提升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水平。
坚持共建共治,以六位一体保护显“效力”,着力夯实全领域未保基础。聚焦对未成年人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合力共筑未成年人保护最大“同心圆”。家庭保护方面,实施监护人亲职教育,全覆盖设立222所社区家长学校,依托59家婴幼儿照护机构提供家庭照护支持服务,为近1000件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和离婚登记提供监护指导。每年至少组织1次困境儿童监护等级评估,重点关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残疾、大病未成年人,对监护缺失的家庭适时提供临时监护、兜底监护等替代性监护。学校保护方面,全区80所学校、123所幼儿园100%实行封闭管理,上学、放学重点时段100%落实“三见警”巡控,所有学校100%配备驻校社工和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态化开展“双减”和预防校园欺凌、性侵害、性骚扰专项治理,相关工作成效均纳入校长考评考核,筑牢人防、技防、物防的校园安全防线。社会保护方面,全区公共服务场所对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培育孵化未成年人服务类社会组织29家,设置公共场所母婴室65间,设计张贴创建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宣传海报近1000份。依托“青年之家”“志愿驿站”等服务阵地,组建222个社区未成年人保护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晨曦助学”“阳光书桌”等志愿服务,年服务未成年人超过2.5万人次,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网络保护方面,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规范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手机统一保管,打击网络欺凌行为。依托“文网卫士”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强化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监管,年检查近2000间次。联合广州市游戏行业协会,研讨网络游戏与未成年人保护,提升游戏行业从业人员未成年人保护意识,打造未成年人“绿色网园”。政府保护方面,设计越秀未保地图,直观展现全区241个未成年人保护平台分布。将未保服务纳入网格化管理,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宣讲进社区”,年发放困境儿童相关补贴近200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覆盖未成年人近500人,切实兜牢未成年人保障底线。做大做强特教学校,区财政每年按不低于普通学校10倍的标准安排特教学校经费,组建集全区教培资源支持的特教联盟,深化“一生一案”满足636名特殊未成年人教育需求,获评“广东省特殊教育实验基地”。司法保护方面,设立少年家事审判庭,实施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专人专地“一站式”办理,联合社会工作机构开展涉案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心理疏导等服务,涉未成年人案件连续12年持续下降,破案率持续保持100%。成立全省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普及站、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调解人才孵化培训基地,选派优秀法官、检察官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开展“法德童行”普法活动,普法未成年人35万人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