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李凯敏 通讯员 东政宣)东城街道地处广东省东莞市中心区,面积105.9平方公里。据统计,截至目前,“二标四实”信息登记实有人口76万,流动人口将近55万;出租屋达19000余栋,有60多个大型物业住宅小区,坐落着5大商圈;现有市场主体数超12万户,拥有金融服务企业200多家;各类中小学、幼儿园共116所,在校学生约8.8万人……复杂的环境考验着中心城区的治理水平。
“把治理推向前端”,是东莞市东城街道给出的回答。东城街道高度重视社区矛盾纠纷的防范化解,以综治中心为“社会治理中枢”,全面铺开“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通过打造“社区网格微法庭”机制,把社会治理推向前端,实现风险隐患从源头排查,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守护住了东莞城央的一方平安。
首创“社区网格微法庭”止争化纷
“我都忍了一个夏天了,每天又热又吵,每天夜晚都睡不着,到现在还没有解决好,我已经找好律师准备起诉了。”东泰社区两位相邻住户赖某与黄某因为空调外挂机位置产生了纠纷。事情起因于黄某入住后,在赖某的次卧窗户附近安装外机,散发的热量与噪音严重影响了赖某的生活。
双方多次交涉,黄某认为,自己安装空调的时候物业方和赖某并没有提出异议,安装完成以后再挪动位置,既花费了额外的费用,也影响自己家里空调位置的安放,便迟迟不愿意改动空调外机位置。
东泰社区找到人民调解员尝试介入,但未能化解纠纷。僵局之下,社区干部希望发挥“社区网格微法庭”工作机制,求助法官介入,指导调解。了解案情后,刘法官与专职调解员谭立组织社区调解员、网格员成立微法庭解纷小组,共同参与调解。这是东城首创“社区网格微法庭”工作机制后,由“法庭+社区+网格”力量联动处理的第一起纠纷。
“黄先生,我看过刚刚社区调解员他们出具的方案,其实很合理,您未按照装修规范进行安装,现在理应拆除,而相关费用也是应当由您自行承担的。” 刘法官列举出以往处理过的几起类似案例,给黄某以案说法。通过多方共同释法说理,黄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并同意更换空调外机位置,成功解决这起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纠纷。
“刘法官,这个小区还有一个共有露台的相邻关系纠纷,能不能请你再指导我们调解。”社区调解员和网格员看到这起纠纷成功化解,调解的信心大增。了解纠纷情况后,刘法官和大家剖析,解决邻里纠纷要抓住邻里关系这个源头,多运用类案对比法,收集同类矛盾调解方式解纷。在法官的指导下,这起纠纷在同一天内也成功化解。
法庭庭长及社区法官实地走访纠纷现场。通讯员供图
法庭力量协助社区、网格,为何能更快化解纠纷?东城法庭负责人指出:“‘社区网格微法庭机制’将法庭力量前移,前端提供指导,带动经验相对不足的社区调解员、网格员一起化解纠纷。同时,法官发挥专业力量现场协助,让矛盾当事人更快识法、知法,提升对调解员和网格员的调解信任感。”
自2020年东城法庭全国首创社区法官和社区法官助理工作机制以来,东城街道目前已经实现社区法官与社区法官助理100%全覆盖。通过法官驻点指导调解,由社区干部、法律顾问和网格员等组成“法庭+社区+网格”的协同力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
多元共治打造社区“六尺巷”
东城街道辖区面积大、流动人口多、市场主体多、楼盘多、学校多、商圈多,容易引发复杂多元的社会治理难题,各类矛盾纠纷交错叠加,涉及多个领域、行业及利益群体。
在这一背景下,东城街道将多元治理力量整合,向矛盾源头汇聚。通过动员辖区党员干部、出租屋二手房东、“三小”场所(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管理者、来莞乡贤、“东莞义警”、物业管理、志愿服务者等力量,组建了一支298人兼职网格员队伍,各自发挥自身社会角色特点,将问题隐患排查上报。东城网格管理中心副主任钱炳厚介绍,通过组建各类微信群,网格员们可以深入到群众中间,源头化解一些口角争端和微小矛盾,大大提高了矛盾整体化解效率。
多方联动调解小区电梯加装纠纷。通讯员供图
多方联动解纠纷,解纷需求与专业力量“双向奔赴”。相比以往部门、行业组建的单线共建机制,东城街道打通了各方联络渠道,根据矛盾类型,灵活协调涉及的部门与行业力量参与解纷。例如,在一起劳动争议案中,工人与企业两方因为工资及经济补偿金问题产生了纠纷。东城法庭运用“法庭+仲裁+工会”多元解纷机制,联系辖区工会特邀调解员与律师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及时处理了这宗涉及多位劳动者的劳动争议案件。
“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化解民生“小案”直接关乎社区平安建设。通过创新机制,多元共治,东城街道及时化解百姓心头的揪心事,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造了东莞城央的社区“六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