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披露ESG报告的企业中进行第三方鉴证的占比较低。”毕马威中国ESG报告和鉴证服务主管合伙人朱文伟说。
ESG第三方鉴证服务在推动ESG信息披露中起着关键性、推动性作用,获得交易所鼓励,同时也被众多会计师事务所寄予厚望。不过,《上市公司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并未明确规定上市公司需要对ESG报告进行第三方鉴证。记者调研发现,目前ESG第三方鉴证服务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鉴证机构的评价标准、鉴证方法尚未达成一致,没有权威、统一的标准来认证鉴证机构资质,缺乏对鉴证机构进行约束的奖惩制度等,导致ESG第三方鉴证服务的独立性、可信度大打折扣。此外,ESG鉴证服务与市场尚未接轨,高质量的ESG报告无法带来投资市场青睐,导致企业主动寻求ESG第三方鉴证服务动力不足。
ESG报告鉴证企业占比较低
Wind数据显示,共有209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ESG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简称“ESG相关报告”),披露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为1847家,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进一步提升。
然而,大量企业的ESG报告信息披露质量有待提高。根据国新咨询2023年9月发布的《浅析A股上市公司的MSCI ESG评级》报告,截至2023年6月30日,获得MSCI ESG评级的A股上市公司中,没有企业获得AAA级,级别最高的企业为AA级,占比1.03%,获评B级的公司数量最多,占比接近三分之一,获得CCC和BB级的公司占比分别为28.06%和23.04%。国新咨询认为,尽管A股上市公司的MSCI评级分布整体向好,但距离国际水平仍存较大差距。
ESG第三方鉴证是完善ESG信息披露、帮助企业获得更高ESG评级、推动ESG信息披露全面进入市场的重要一环。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质量的ESG报告不应该只有信息披露,还要有第三方机构做鉴证,这也是港交所和内地三大交易所都在鼓励的。只有引入第三方机构做鉴证,ESG报告在市场上才有可信度。”
安永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报告与鉴证服务主管合伙人刘国华告诉记者:“ESG报告第三方鉴证对寻求更高ESG评级的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增强评级机构对ESG信息披露的信任度,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对ESG实践的持续改进。”
刘国华认为,第三方鉴证机构对国内外主流评级机构以及评级标准均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有能力在鉴证过程中为公司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鉴证方给予的反馈和建议可以激励公司不断改进ESG实践,这种持续改进的态度是评级机构所看重的。随着持续的改进和提升,公司未来有机会取得更高等级ESG评级。
在我国披露ESG报告的企业中,进行第三方鉴证的占比较低。朱文伟表示:“虽然ESG报告鉴证有十余年发展历史,但进行过ESG报告鉴证的企业占比较低,原因可能包括缺乏监管要求、额外的成本投入、数据鉴证的复杂性、缺少相关资源等。”
鉴证服务领域存乱象
多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ESG报告第三方鉴证服务领域存在诸多乱象,目前最需要的是建立本土化鉴证标准和维持第三方鉴证机构独立性的完善体系。
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德全告诉记者,市场上曾出现第三方鉴证机构因盖“橡皮图章”而受处罚的案例,“国内碳数据披露和ESG报告第三方鉴证服务缺乏规范,报告方和鉴证方需承担的责任不明确,一些鉴证机构左手做咨询、右手盖图章。”
联合赤道环境评价股份有限公司绿色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助理陈金龙告诉记者:“国内ESG第三方鉴证服务尚处于初步阶段,缺乏一定的资质和门槛,说不出哪家机构鉴证更具公信力。”
目前,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安永、毕马威和普华永道在为ESG报告提供鉴证服务时,依据的均是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发布的《国际鉴证业务准则第3000号—除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修订版)》(ISAE 3000)。
2023年8月,IAASB推出专门为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而设计的ISSA 5000标准草案。据IAASB介绍,该标准旨在规范全球可持续信息鉴证流程,提升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可持续发展信息的信任和信心,为从事可持续信息鉴证的专业机构和人员提供流程指引,并引导可持续信息鉴证的国际趋同。ISSA 5000最终标准将于2024年末发布。
对此,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蔡晓颖向记者表示:“若ISSA 5000届时发布,将成为一项全面、独立准则,适用于有限和合理的可持续鉴证项目。”
刘国华也预计,基于安永的鉴证实践经验以及对鉴证标准的理解,ISSA 5000将在未来成为行业内的主流标准。
如何让ESG第三方鉴证标准接入中国特色评价体系也是一个难点。刘国华表示,现阶段除了考虑与国际接轨外,纳入本土化可持续发展议题是鉴证服务本土化的重中之重。对于尚未熟悉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中小企业来说,定量披露上述相关信息难度较大。如果相关定量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不规范导致信息质量低下,反而会影响整个可持续披露报告的可信度。因此,建议针对这些方面制定豁免条款,包括给予过渡期安排,可以从定性披露为主逐渐过渡到定量披露。
施懿宸则认为,应尽快推出适用于中国本土的第三方鉴证标准,“这次交易所发布的《指引》借鉴了ISSB(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规则,是我们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信号。我们需要加快脚步,尽快把相关制度设计好。”
此外,第三方鉴证机构服务需进行行为约束,以确保鉴证服务的可信度与独立性。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学者俞越等人在《关于中国企业ESG报告鉴证的思考与建议》一文中表示,与国际市场相比,国内市场ESG报告鉴证方面尚处于初步阶段,不仅在鉴证工作上,对于鉴证机构的约束也存在空白。中国独立鉴证机构的数量和专业服务能力于市场需求而言相对有限,这不仅影响其质量水平,不同鉴证机构的审查标准和方法也缺乏一致性。由于中国暂无统一鉴证标准和指南,不同鉴证机构存在使用不同方法和标准评估和审查企业的ESG报告,这使得鉴证意见的可信度面临一定程度挑战。
王德全向记者表示:“市场和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不仅是设置第三方鉴证这样一个流程,而是可以信赖的信息。所以更重要的是明确披露方和第三方鉴证机构的义务和责任,只有明确了造假‘漂绿’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报告本身和第三方鉴证服务才可能取得市场信任。我们的制度体系设计,不能让有些机构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不会做ESG报告需要教练的帮助,会做但是不想说真话需要裁判的识别,教练和裁判永远不应该是一个人。”
加快排入上市公司优先事项
如何提升企业在ESG报告披露工作中寻求第三方鉴证服务的积极性?施懿宸表示,需要加强监管措施,提升企业对ESG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ESG信息披露不具备强制性,很多企业会认为找第三方做鉴证要花钱、花时间。”施懿宸说,ESG信息披露需要在逐步规范之后,进一步扩大强制披露范围。
毕马威中国ESG报告和鉴证服务副总监杨歆雯表示,ESG报告鉴证还没有纳入监管要求,这就使得ESG报告鉴证很难排入上市公司的优先事项“进程表”。
杨歆雯告诉记者:“自觉性是很难凭空而生的,现阶段还是要做好市场培育,除了不断加强ESG理念宣传,监管部门、评级机构、行业协会、供应链等多方面都要立足自身角色发挥作用,鼓励企业尽早开展ESG报告鉴证,减少选择性ESG信息披露或‘漂绿’。同时,一些已经开始进行ESG报告鉴证的领先企业可发挥示范效应,分享其经验和成果,引导其他企业跟随。”
推动企业积极寻求第三方鉴证,还需要做好对高质量ESG报告的激励机制。一些学者认为,提升ESG信息披露在投资市场的受重视程度,可以帮助第三方鉴证服务市场更快走向成熟。
有学者表示,投资端可以倒逼企业开展ESG鉴证工作。俞越认为,企业ESG报告是投资机构考量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而鉴证意见可以增强ESG报告内容的可靠性,相对未进行ESG报告鉴证的企业,其将获得更多ESG投资偏好。
蔡晓颖告诉记者,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和重视,开始被大量投资者作为重要指标来衡量判断投资融资风险和长远收益。CDP(碳信息披露计划,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企业环境信息评级、DJSI(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The 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ices)、MSCI(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ESG评级等众多评级和指数,都将企业的ESG管理水平、ESG数据是否经过第三方机构的鉴证作为评分标准之一。
“ESG投资正逐步成为投资市场认可的策略。随着企业对ESG投资内涵和意义认识加深,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和基金风险管理已成为大势所趋。”蔡晓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