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知产速递 > 知识产权

厦门法院强化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保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近日,国家发改委《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交流》第15期刊发“福建厦门:建立知识产权多元解纷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改革典型案...

  近日,国家发改委《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交流》第15期刊发“福建厦门:建立知识产权多元解纷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改革典型案例,厦门法院知识产权保护经验做法被推广供全国各地参考借鉴。

  据了解,厦门法院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率先试点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审判“三合一”改革,跨区域管辖疑难复杂技术类一审民事和行政案件。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不断完善多部门协同参与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搭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中心,推进知识产权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保护,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今年1—7月,知识产权纠纷数量同比下降26.84%。

  聚焦“三类重点”,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

  率先出台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助力营造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十二条措施,强化企业创新成果保护。

  聚焦科技创新精准化保护。对违背诚信携带技术秘密转投其他公司致使原公司经营受损的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涉及通信领域标准必要专利、手机摄像头模组技术等创新程度较高的案件,根据技术创新程度合理确定保护范围和保护强度,充分发挥临时措施的补位作用,从严惩治恶意侵权。对涉及植物新品种的案件,邀请技术调查官参与“现场勘验+证据保全”、农业执法人员旁听庭审,加大对育种创新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对技术合同纠纷,厘清技术成果开发、转让等环节形成的利益分配及责任承担,2起涉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案例被最高法院作为“精品裁判”推广。

  聚焦公平竞争多维度保护。率先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打击恶意抢注商标行为,入选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十佳案例。制定侵害商业秘密类案诉讼指引,针对商业秘密保护薄弱环节,运用举证责任转移,切实减轻权利人举证负担。加强地理标志司法保护,化解涉“鼓浪屿”“安溪铁观音”字样侵害商标权纠纷,引导规范使用含有地名元素的商业标识。探索完善数据保护规则,审结全国首例“短视频”搬运侵权纠纷案,廓清数字经济环境下AI产业等发展过程中对海量数据利用边界,涉“小红书”数据不正当竞争案入选2023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聚焦文化创新立体化保护。率先适用著作权法保护网站网页的内容编排,集中审理QQ音乐、网易云音乐平台等互联网领域文化创作及传播的著作权保护代表性案件,酌定与涉案作品市场价值相适应的赔偿金额,促进著作权互联网领域依法治理,入选福建法院参阅案例。妥善处理人民大会堂壁画《武夷之春》著作权纠纷,平衡创作者个人、创作法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入选第二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发送版权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推动市场主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创新主体轻装上阵。

  厚植“三大理念”,以严格公正司法激发创新活力

  坚持知识产权侵权赔偿的市场价值导向,合理运用证据规则、经济分析方法等手段,努力弥补、挽回因侵权导致的市场损害。

  坚持严格保护理念。依法认定某公司在涉“靶式流量计”专利案中构成恶意诉讼,获最高法院二审维持,系最高法院在知识产权领域认定被告构成恶意诉讼并判令赔偿的首案。严格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细化工作指引,最高判令侵权人承担逾千万元惩罚性赔偿责任。对在诉讼中恶意注销公司主体资格、变更公司类型的自然人股东,依法追加为被告判令其承担责任,避免程序空转。

  涵养“如我在诉”理念。出台解决当事人举证难工作指引,采取集中开庭、先行判决+诉中调解等方式,提升案件处理效率,涉水暖配件、鞋服类专利侵权审理时间缩短至40天以内。开展批量维权案件统筹治理,主动推送类案处理情况索引,引导当事人双方确立合理预期,促进纠纷实质性化解。打通与最高法院之间的全流程“电子通道”,实现跨审级电子卷宗“一键移送”,加快案件流转效率。

  做实主动担当理念。“一企一策”处理因科技成果权属认定、权利转让等产生的纠纷,通过“正向激励”解决企业技术产业升级后顾之忧。构建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裁决、调解优先推荐机制,推动异地法院关联民事、行政案件“一揽子”解决。针对某“专精特新”企业上百起维权案件中被告分散、电商集群注册地址不明等送达难题,向市场监管部门发送司法建议,推动加强对集群市场主体和托管机构监督管理。

  打造“三大平台”,强化多元共治协同保护力度

  动态聚合行政单位、调解组织、行业组织、科研院校、国际组织参与知识产权协同保护,通过推进前端积极化解、中端多元解纷、末端高质效审判无缝衔接。

  打造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平台。发挥跨区域管辖优势,推动闽西南三地法院签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协议,加大对跨区域民事行政关联案件协调处理力度,通过设立巡回审判庭,拓展现场勘验、巡回审判等便民利民举措,对跨区域、高隐秘、长链条恶意侵权行为给予严惩。建立“闽西南创新企业法务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盟”,搭建闽西南区域上市企业、“三高”重点企业间的交流平台,与其他地市行政部门建立协同保护合作机制,积极服务闽西南创新发展。

  打造跨部门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平台。共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中心,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工作意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备忘录》《保护种业知识产权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实施方案》等,以“司法+行政+X”工作模式为动能,推动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合作共享的强大合力。创新行政优先化解机制,推动市市场监管局、文旅局对未立案的纠纷优先化解,构建行政裁决、调解优先推荐机制。2020年以来委派平台调解2342件,成功942件,调解成功率超过40%。联合“学习强国”举行“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悦享会,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出谋划策。

  打造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平台。全面对接首家落地国内的国际仲裁调解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挂牌成立涉外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办公室,高效处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900余件。参照国际惯例,审结未施行“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统计登记管理制度”专业领域内相关检测结果采信问题的发明专利案件。在创新企业数量最多、集聚度最高的厦门火炬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集成电路产业园等设立工作站,确立“一平台六机制”工作模式。在自贸试验区设立“知识产权跨境电商基层服务站”,建立健全与海关、自贸委、贸促会等部门、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上一篇:深圳市消委会提醒 网售“奥运奖牌”存侵权风险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