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法规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地方法规

吉林省乡(镇)村集体企业条例

【发布部门】吉林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文号】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时效状态】 现行有...
【发布部门】吉林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文号】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时效状态】 现行有效
【发布日期】 1989-11-20 【实施日期】 1990-01-01
【法律话题】 社会管理 ; 企业公司 【产业领域】 公共管理
           吉林省乡(镇)村集体企业条例


      (1989年11月20日吉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企业的开办、变更和终止
  第三章 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企业的管理
  第五章 企业的指导与协调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乡(镇)村集体企业的合法权益,扶持和引导其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乡(镇)村集体企业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主分配的商品生产经营单位,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
  乡(镇)村集体企业属于举办该企业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我省境内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包括村民小组)和街委农民举办的乡(镇)村集体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企业实行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促进其健康发展。

 第五条 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依法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促进农工商一体化,增加社会有效供给;积累奖金,实行以工补农,增加农业投入,为振兴农村经济,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第六条 企业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七条 企业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企业要在党组织领导下,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其他群众组织的积极作用。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本行政区域内乡镇企业的主管部门。

          第二章 企业的开办、变更和终止

 第九条 企业的开办,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为社会所需要;
  (二)有符合规定的名称、生产经营场所和经营范围;
  (三)有与生产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相适应的资金、设备、技术力量和职工;
  (四)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条件及环境保护措施;
  (五)有符合规定的财务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
  (六)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有关规定。

 第十条 申请开办企业,须持县级以上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向企业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经核准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
  批准开办的企业,须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按规定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 企业的分立、合并、迁移、转让、歇业、终止以及改变核准的经营范围,须经当地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批准后,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开户银行、税务部门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手续,并依法公告。

 第十二条 企业分立、合并、终止应按有关规定处分企业财产,清理债权债务。

 第十三条 企业破产,以本企业财产(包括现有资金、物资、债权)对企业债权人承担清偿责任。清偿按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所欠税款、破产债权的顺序依法进行。

           第三章 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四条 企业享有下列权利:
  (一)对本企业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二)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
  (三)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自主安排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或者为社会提供服务;
  (四)自行选择供货单位,购进生产需要的物资;
  (五)自行销售企业产品(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除外),并按规定确定产品价格;
  (六)自愿参加各种形式的产品评比和行业协会;
  (七)参加与生产和经营活动有关的招标、投标活动;
  (八)依法订立经济合同,进行各种经济联合和经济技术协作;
  (九)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国家的自然资源;
  (十)设置企业机构和配备人员,招聘或辞退职工,并根据按劳分配原则确定企业的分配形式和奖惩办法;
  (十一)拒绝各种非法收费和摊派;
  (十二)按有关规定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积极发展出口创汇产品,并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提留企业的外汇收入。

 第十五条 企业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接受国家计划指导;
  (二)执行国家财经制度,按期编制财务、统计报表,接受财政、审计、统计、物价、银行等部门的监督;
  (三)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对用户和消费者负责;
  (四)依法纳税;
  (五)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上交管理费;
  (六)搞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企业财产不受侵害;
  (七)依法保护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
  (八)依法履行订立的合同;
  (九)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科学文化、技术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关心职工福利,不断改善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

             第四章 企业的管理

 第十六条 企业实行民主管理,逐步建立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企业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有权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议或作出决定;评议、监督厂长(经理)和企业其他管理人员,提出奖惩和任免的建议;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 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经理)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企业全面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权利,履行企业的义务。

 第十八条 企业可以采取公开招标、招聘、推荐、选举、任命等多种方式确定厂长(经理)。
  对投标、招聘、推荐的厂长(经理)候选人,必须进行全面评审,公开答辩,择优选定。

 第十九条 企业应保持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职工素质,逐步建立专业化的技术人员队伍。
  按有关规定由乡镇企业主管部门会同政府有关部门,评聘职工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二十条 企业招用职工应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包括以下内容:
  (一)在生产上应达到的数量和质量要求;
  (二)试用期限,合同期限;
  (三)生产、工作条件;
  (四)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和福利待遇;
  (五)劳动纪律;
  (六)违反劳动合同应承担的责任;
  (七)解除、变更合同的条件;
  (八)双方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的鉴证,按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企业严禁招用不满十六周岁的少年儿童。
  在企业工作的男工与女工实行同工同酬。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逐步建立劳动保险制度。

 第二十三条 企业用于乡(镇)村行政或农村社会性开支的费用,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在税前列支,不得从企业税后利润中提取。

 第二十四条 企业的税后利润要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进行分配。留给企业的利润,要保证大部分用于增加发展基金,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

 第二十五条 企业要加强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改造和发展。

 第二十六条 企业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按标准组织生产,严禁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不得从事非法生产经营活动。

           第五章 企业的指导与协调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加强对企业的指导、管理、监督、协调和服务。其主要职责是:
  (一)检查督促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制订企业的区域发展规划,指导企业的发展,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产业政策;
  (三)组织管理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指导企业提高计划、资金、质量、设备、技术、劳动等方面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四)提供技术、信息、质量检测及供销等服务,总结、推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经验;
  (五)协调企业与行业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关系。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行业管理部门、综合经济部门,应在行业发展规划、行业重大经济技术政策、信息交流、技术开发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指导和服务;企业应接受行业管理部门、综合经济部门的指导。
  行业管理部门不得侵犯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生产经营、产品销售及利润分配方面的自主权。
  未经批准不得改变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和隶属关系。确需改变的,应征得上一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同意。

 第二十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村民委员会要按其职责,对企业进行指导和管理,保障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利。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对生产省级以上名优产品、出口创汇产品、填补国家和省内空白产品以及支农产品的企业,要在物资、资金和能源等方面积极扶持。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鼓励科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向企业流动,支持科技人员到企业任职,其待遇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企业之间,企业与国营企业及其他企业之间,在自愿互利、平等协商、等价有偿的原则下,可以开展不受行业、地区、所有制限制的各种经济联合,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第三十三条 企业与科研、大专院校等单位进行技术协作活动,应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四条 对模范遵守和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在企业管理、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方面有显著成绩的企业和个人,由人民政府、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三十五条 企业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主管部门应令其停产整顿,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没收其全部非法收入,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经济制裁,直至吊销营业执照;由于产品质量责任,造成用户和消费者财产损失、人身伤亡的,企业应承担赔偿责任;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企业严重污染环境,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部门视其情节轻重,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 企业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童工,由企业主管部门协同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退回,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追究企业厂长(经理)的行政责任,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十八条 企业管理人员滥用职权,侵犯职工合法权益,视情节轻重,由乡镇企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企业厂长(经理)因工作失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给予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玩忽职守,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对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五项规定,不按期足额上交管理费的企业,由乡镇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开户银行强行收缴;截留或挪用管理费的单位,由乡镇企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违反财经纪律查处。

 第四十一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向企业进行摊派的单位和个人,企业可向审计机关或其他有关部门检举、揭发,由审计机关通知摊派单位停止摊派行为,限期退回摊派财物;对摊派单位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监察机关或有关主管部门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 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因工作过失给企业造成损失的,由所在机关或上级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损失重大,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企业可要求其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拒不停止侵权的,企业可向其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诉,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四条 对扰乱企业秩序,致使生产经营不能正常进行,造成损失的单位和个人,由企业所在地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以乡(镇)村集体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按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d50408--011011xxj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的法规来源于数据提供单位或网络,网站不对法规内容的准确性负责,请务必与正式文本核对后使用。网站访问者因使用或无法使用本网站提供的法规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