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宇
2022年12月2日是第十一个 “全国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题是“文明守法 平安回家”。
道路交通安全,农村系于一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进一步提升全省农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文明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辽宁省公安厅交通安全管理局联合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共同开展了辽宁省“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宣传活动暨全省“文明交通示范村”“优秀交通安全劝导员(志愿者)”宣传推选活动云揭晓仪式。该宣传推选活动历时近三个月,经过市级推选、省级复核、公开公示等环节,最终评选出50个省级“文明交通示范村”、50名省级“优秀交通安全劝导员(志愿者)”。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带动全局,夯实农村交通安全基础。
以“组织”为基础,构建宣教工作“强体系”
针对农村警力少、基础差、宣传手段不多等现实问题,辽宁各级交警部门和文明办积极践行“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为根本,多维协同发力,全力推动农村基层交通安全组织建设。
在行政村设立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担任组长,辖区交警大队的中队长或民警担任小组成员;村内设立交通安全劝导站,配备专职或兼职交通安全劝导员(志愿者),并切实履行职责,广泛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做到了交通安全村书记“有话说”、劝导员(志愿者)“有活干”。
同时,将交通安全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断织牢织密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防控网,推动农村宣教工作走深走实,为全省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动能。
以“育人”为根本,促进宣教工作“新突破”
针对长期以来农村交通安全宣传不深入、不贴近百姓生活等问题,以重点人群为“小切口”,做好宣传“大文章”,有效激活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生命力。
建立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台帐,由专人管理,及时掌握本地农村道路、机动车和驾驶人的基本情况。全省交警走进“村头、墙头、地头、炕头”,通过发放《致广大农村驾驶人一封信》、播放《农村交通安全警示片》、点对点提示、面对面教育等手段,实现了农村驾驶人出行需求从“畅通”到“安全”的提升。
针对农村地区儿童普遍缺乏交通安全常识、应变能力较弱的特点,辽宁各级交警部门联合公益企业向国省公路沿线和偏远山区的小学生赠送5.5万个交通安全反光书包,同步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给农村孩子送去交通安全知识,不断提升他们“知危险会避险”的自我防护能力和交通安全意识,为他们的上下学之路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以“阵地”为依托,提升宣教工作“硬环境”
辽宁交警深耕“环境”要素,集中打造内容丰富的交通安全宣传阵地,通过营造浓厚的交通安全氛围,实现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润物无声”。
今年以来,围绕“村内设立固定式交通安全宣传栏或橱窗,村内道路两侧绘制以交通安全为内容的墙绘,行政村与公路连接的出入口、国省道沿线路段设置必要的交通标志标线、醒目的交通安全警示提示标志,村口或村内重要路段安装交通安全宣传提示牌”的工作目标,各地强力推进、加速建设。
截至目前,辽宁全省共设置村口提示牌8100个、交通安全宣传栏8200余个,建设交通安全宣传长廊560余个,绘制交通安全宣传墙绘380余处。通过个性化、多元化、碎片化的宣传方式,打造了内容丰富、通俗易懂,集图像、漫画、声音、文字等于一体的交通安全宣传阵地。
以“共建”为载体,拓展宣教工作“软实力”
针对农村交通安全宣传触角不深、精准度不强等问题,建立了省、市、县、村四级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微信群6400余个;同时联合省妇联,通过3+1微议事平台,利用全省204万妇女群众,开展“点对点”、精准化宣传提示,今年以来推送各类信息61.4万条。
联合辽宁省气象局,利用全省9100个气象“大喇叭”,每天一早一晚播放农村常见典型违法事故案例和交通安全出行提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老百姓“听得懂,用得上”,让交通知识从“纸面”走向“云端”,通过微宣讲的方式让宣讲工作多方位、立体化、全覆盖。
联合民间艺术团,创作了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品、脱口秀、二人转等作品,采取“文艺式”“故事化”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大篷车巡演活动,把交通安全知识“唱出来”“演出来”“展出来”,开辟辽宁农村交通安全宣教工作新路子。
联合辽宁省农业农村厅,针对全省春耕秋收等农忙时节农村群众“群体性”“潮汐性”出行特点,对重点的787个农村合作社、2749个家庭农场,画像、列表,掌握出行需求,开展“点穴式”精准宣传。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辽宁交警将继续探索创新宣教形式,丰富宣传手段,将交通安全知识送入寻常百姓家里、沁入农村群众心中,不断提升全省农村地区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和农村群众交通法治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为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