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激活“基层细胞”迸发社会治理活力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本报通讯员 王丽莉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深入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从小切口入手,激活“...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王丽莉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深入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从小切口入手,激活“基层细胞”迸发社会治理活力,以点带面推动形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格局,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警务站做实“五巡”机制

位于乌鲁木齐市二道桥国际大巴扎景区正门的天山区公安分局南关派出所国际大巴扎警务站,紧抓辖区特点做优警务工作,提升服务效能,建成的“平安巴扎”成为乌市警务站的一张新名片。

“2020年7月以来,国际大巴扎景区始终保持刑事、治安案件‘零发案’。”国际大巴扎警务站站长冯军介绍,警务站做实“五巡”工作机制,即利用车巡、步巡、无人机空巡、犬巡、视频巡查,形成无盲区、无空白,快速发现、快速处置的安全体系。

在具体运用中,“五巡”工作机制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2022年7月20日,民警在景区步巡时,发现一名孕妇倒地不起,急需送往医院。时值晚高峰,道路拥堵,人流量大,为确保孕妇的生命安全,警务站快速筛选通畅路段,实时通报指引出警民警,及时将孕妇送达就近医院。

国际大巴扎警务站在“五巡”工作基础上对日常实际工作也做了多元化升级,让来往群众、游客享受方便快捷的警务服务,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建站以来,警务站累计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收到感谢信30封,锦旗27面,切实发挥了景区“暖心站”作用。

社区民警“五心”为民服务

乌市高新区(新市区)公安分局河南路派出所社区民警热孜婉古丽·吐尔逊,连续7年坚持每周都去看望南一路社区独居的94岁李奶奶,小到买药送菜,大到看病就医,风雨无阻。

2016年12月,热孜婉古丽调到南一路社区警务室工作后,建立起专门的反诈、防火防盗宣传居民微信群,挨家挨户地上门拉群众进群,但时常出现居民“前脚加群,后脚退群”的尴尬局面。深思熟虑后,热孜婉古丽决定,先服务后宣传,从点滴小事做起。

工作中,热孜婉古丽发现一处安全隐患,就尽快协调解决一处。随着为民做的“小事”越来越多,居民们发现隐患有了可诉的平台和可解决的渠道,便都积极参与到小区基层治理中来,热孜婉古丽建立的微信群也逐渐成为基层警务落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良好载体。

目前,热孜婉古丽建立的多个微信群覆盖5500余人,及时劝阻数名群众在电信网络诈骗中转款,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百万元,解决各类群众诉求268件。

热孜婉古丽总结出的“耐心宣传、贴心提醒、细心排查、真心管理、热心服务”的“五心”工作法,助她在基层工作中,收获了为民服务的“警民鱼水情”。2022年,热孜婉古丽被评选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派出所形成“六红”精神

作为新疆首批被授予“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称号的乌市沙依巴克区公安分局红庙子派出所,将践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相契合,积极向内自我挖掘自我成长,形成“六红”精神——红色警队、红色阵地、红色品牌、红色标杆、红色家园、红色正义,规范基层工作、弘扬公安精神。

其中,派出所“红色品牌”综合调解室于2010年在乌市率先成立。同时,为化解群众矛盾,派出所联合辖区司法所设立司法调解室,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派出所选任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民警李惠卿为调解员,联合法院、司法所、律所等专业力量开展线上调解,形成“庭所共建”机制,实现人民调解和审案调解有机融合。

2020年12月,辖区居民马女士购买“震楼器”在家中安装,报复楼上制造噪声的行为。李惠卿多次上门走访,并将两家当事人请到调解室,讲事实、讲危害、讲情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在其耐心劝导下,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两家人终于握手言和。调解室建室以来,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400余起。

民心越调越顺,李惠卿也越调越有信心,他由此创建了“老李调解七法”,即开门见山法、换位思考法、模糊概念法、表演肯定法、结果告知法、案例说明法、协助调解法,在全市推广。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