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王昌鸿:扎根滇南守护民安的好“扎倮”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颖 见习记者 胡建霞云南省普洱市与越南、老挝、缅甸山水相连,长达486公里的边境线地势错综复杂,打击跨境违法犯...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颖 见习记者 胡建霞

云南省普洱市与越南、老挝、缅甸山水相连,长达486公里的边境线地势错综复杂,打击跨境违法犯罪任务十分繁重。

图为云南省普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王昌鸿。

“我们站立的地方,面前是界碑,身后是祖国和人民,守好边关,就是守护自己的家园。”从事政法工作28年,云南省普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王昌鸿忠诚履职,始终坚守在强边固防、维稳处突的最前沿;他心系百姓,时刻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头;他心思缜密,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沉着冷静……他以无惧艰险的血性胆气和攻坚克难的务实担当诠释了一名政法干部的初心和使命。2023年5月,王昌鸿被评为全国党委政法委系统“新时代政法楷模个人”。

“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冲锋在前”

边疆稳固,“国之大者”。王昌鸿时刻把为国守门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冲锋在前。”在普洱市政法系统,提起王昌鸿,大家总会想到他带领强边固防突击队员驻守昂朗山“193”边界的事迹。

2020年9月,随着边境疫情防控形势愈发严峻,普洱市在中缅边界“193”界桩设立巡逻值守常驻点位,其位于海拔2603米的勐马镇大黑山原始森林昂朗山主峰。因其背靠境外,是孟连县乃至普洱市边境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更是强边固防的要塞之地,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的任务十分艰巨。

图为王昌鸿(左二)带领首批强边固防突击队员驻守中缅边界“193”。

“193”是孟连县所属地域最高点,终年云遮雾绕,水、路、电、通讯和阳光“五不通”,常有毒蛇、野兽出没。王昌鸿主动请缨参加首批强边固防突击队,带头坚守这一条件最为艰苦的防控点。他总是走在队伍最前面,手持砍刀开路、搬来石头垫路,在没有路的深山密林硬是“劈”出一条巡边路。

为了更好地与当地拉祜族群众交流沟通,王昌鸿与大家同建铁皮房、同睡大通铺、同走泥巴路,并给自己起了个拉祜族名字“扎倮”(意为“属龙的男子汉”)。原强边固防值守民兵张秀荣说,“他样样事情都带着我们一起干”。王昌鸿用最平凡的举动和最朴实的话语把各族群众凝聚到一起,筑牢边境安全稳定屏障。

“作为一名政法干部,政治上要坚定,业务上要过硬。”王昌鸿说。原始森林的雨季潮湿阴冷,没有电的日子让队员们感到枯燥难熬,王昌鸿带领强边固防突击队在“193”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因地制宜创新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把修建巡逻道路、开展抵边巡逻和法治宣传等作为践行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重要内容,不断为大家注入守好祖国西南大门的信心和勇气,经受住了恶劣环境的重重考验。

在值守点位的50天里,王昌鸿带领大家风雨无阻、昼夜不息,守住了阵地,防线无人员偷渡、无疫情输入、无案件发生。

“他的铁骨柔情温暖了整支队伍”

2020年11月16日,王昌鸿担任普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驻孟连指导组副组长,带领强边固防突击队员与勐马镇干部群众一起坚守在防控一线。“守边抗疫的物资保障、边境管理的战术布防,他都是和我们一起反复研究论证,形成制度和战法。”勐马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锁罕说。

据锁罕介绍,当时从各地前来支援疫情防控的突击队员有很多,要从实际出发做好统筹工作,因山地地势复杂,物资运送主要靠人力和马匹。其间,王昌鸿往返于镇里指挥部和防控点,耐心细致地做好安排部署。最晚的一次开会结束已经是凌晨1点多,他仍然坚持赶夜路上山协调物资保障工作。

图为王昌鸿(左二)指导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孟连县与缅甸毗邻,边境线长,处于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的前沿阵地。曾与王昌鸿共事两年多的普洱市思茅区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许云森回忆说,王昌鸿到任后,每天早上7点多就出发深入一线调研,有时凌晨两三点才返回。为摸清情况,他走遍了几百个哨点,重要的防控点甚至去了十多次,对不放心的问题必须当天解决,从不过夜。

“一次我们在新开辟的山间道路巡逻时突遇暴雨,眼看路面很快就被雨水淹没,我立即停下车,王副书记凭借经验判断那里应该是洼地,极有可能遇到山体滑坡。同时鼓励我别紧张,他去前面探路,让我驾车跟在后面,说完便打开车门,一脚踏进泥水里。”许云森说,“共事一时,影响一生。王副书记身上有一种勇于担当的攻坚精神,他对队员细致入微地关心照顾温暖了整支队伍,带领我们克服了恶劣环境的严峻考验,激励我们在政法岗位上不畏艰险继续发光发热。”

“有他在,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28年来,王昌鸿先后处置多起严峻复杂的突发事件,经历过多次危机重重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一次在处置紧急突发事件时,王昌鸿被情绪激动的群众围住,要求实现他们的诉求。王昌鸿沉着冷静地与涉事群众摆事实、讲道理,最终妥善解决了问题。

2019年3月,普洱市一家企业因施工作业致使附近群众房屋出现裂痕和倾斜,若震动过大或普降大雨,极有可能引发房屋倒塌,村民要求企业停工停产。

接到群众反映后,王昌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就企业和村民产生的矛盾进行调解,要求施工方立即停止施工作业,同时紧急调用应急帐篷安置转移群众。“当看到村民如期搬进安置点过渡房,矛盾纠纷得以化解,安全隐患得以消除时,我感到十分欣慰。”王昌鸿说。

针对宁洱县因企业改制、重点项目建设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王昌鸿落实领导包案化解制度,要求各职能部门对矛盾纠纷和积案制定具体化解方案。“他主动认领全县难度最大的矛盾问题进行包保,带领大家一起分析研究、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推动矛盾迎刃而解。”王昌鸿在宁洱县任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时,时任宁洱县信访局局长的王庆梅这样评价他。

当时宁洱县“最难啃的骨头”是一城中村的信访突出问题。王昌鸿刚一上任便深入村里、挨家挨户倾听村民诉求,开展思想疏导工作。同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在村委会设立信访接待室,每星期五定期接访群众。在王昌鸿的带领下,通过大家共同努力,该村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在28年坚守政法工作岗位的漫长岁月中,王昌鸿缺席了家庭生活中一个又一个重要时刻。但对于维稳处突现场,他从不缺席。这些无怨无悔付出的背后,支撑他的是一名政法干部“为国守门、为民尽责”的坚定信念。他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逆行壮举、“择一事终一生”的倾心专注、倾力解民忧的“甘饴”付出,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