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信用修复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 法治时评□ 林楠特为进一步强化经营主体信用修复管理,鼓励当事人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起草...

□ 法治时评

□ 林楠特

为进一步强化经营主体信用修复管理,鼓励当事人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起草了部门规章《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扩大修复范围、缩短公示期限、强化协同修复等,于近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对企业来说,有失信信息不修复,将在资格认定、申请财政资金补助等方面受到限制,会对自身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信用修复是企业重塑信用的重要途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不过在现实中,有些企业信用管理意识淡薄,对信用修复缺乏了解,不积极纠正失信行为;有的为不耽误招投标、贷款等而“病急乱投医”,甚至陷入各类骗局。此外,由于部分政府部门间信息不畅通、信用修复政策不一致等,一些企业还面临着修复标准不一、多头修复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发展信心。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修复关系到相关企业的切身利益。为帮助企业解决信用管理方面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为企业提供重要支持。新修订的《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提出,支持企业便捷高效重塑信用,推动修复结果共享互认。此前,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信用修复制度机制,帮助企业依法解除惩戒措施。

此次征求意见稿在办理时限、部门协同等方面做了进一步优化。比如,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的办理时限由十五个工作日缩短至五个工作日;拟建立完善信用修复协同联动机制,实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与其他部门的信用修复数据共享、结果互认。可以说,这些规定和举措都是聚焦企业迫切需要,有助于减轻企业的负担,提升信用修复工作效能,更快更好帮助企业及时纠正失信行为,重塑信用形象,进而增强企业诚信意识,提高发展信心,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健全信用修复制度是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和完善信用监管、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期待征求意见稿经法定程序后尽快出台,进一步提升信用修复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推动信用修复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助力企业重塑良好信用、行稳致远。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