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2023年以来全国出台激励政策1108项

核心阅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的“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在助推企业提质增效、增强产业质量竞争...

核心阅读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的“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在助推企业提质增效、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服务国家战略实施等方面的成效持续显现。

□ 热点关注

□ 本报记者 万静

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工具,能助力企业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的“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以下简称“提升行动”),在助推企业提质增效、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服务国家战略实施等方面的成效持续显现。

5月24日,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推进会暨质量认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现场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召开。记者从现场会上获悉,2023年以来,全国各地累计出台激励政策1108项,为小微企业提供“认证贷”等金融信贷支持320亿元,落实财政补贴3.7亿元;457家认证机构为3万余家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帮扶,减免认证费用3960万元,为约35万家企业免费培训132.8万人次。据统计,2023年参与“提升行动”的小微企业年度营收平均提升10.2%,年产品销售额提升10.9%,年利润率提升8.3%,质量成本控制率下降6.0%,为小微企业稳增长、促就业、保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深化认证精准帮扶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在小微企业数量和规模持续壮大的同时,难免遇到质量管理低效、品控体系薄弱等问题。

四川一家粮油公司成立于2022年12月,是当地集粮油种植、收购、储存、加工、销售、运输、品牌建设等综合利用及惠农服务于一体的县级粮食龙头企业。在参加“提升行动”前,该公司暂未取得任何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同时也存在管理混乱、工艺水平低、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在“提升行动”专家组的帮扶下,公司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改进的行动计划,同时对全员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改进提升后,该公司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由原来的92.1%上升至95.31%。由于返工率降低,质量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公司经营成良性发展态势。

不仅仅是四川,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都推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质量体系认证帮扶举措。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提高小微企业的竞争力和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紧迫。质量认证对于推动小微企业乃至整个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我们不断强化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为小微企业提供更高效、更专业的服务支持。”具体做法包括:统筹运用质量认证与标准、计量、检验检测、知识产权、“荆楚质汇”品牌建设等要素资源,实现质量技术帮扶政策措施的协同。主动与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平台打造等行动相协调,形成服务企业质量提升的整体合力。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针对小微企业质量管理薄弱的问题,坚持全域全链推进“提升行动”,助力小微企业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一方面,不断扩大覆盖面,通过持续实施“百个行业、千家导入、万家培育”三张清单,已实现90个县(市、区)全覆盖,试点行业从2021年的童装、钢琴、风机等23个扩大到地理信息、集成电路、养老服务等131个。另一方面,不断提升精准度,绘制18个重点产业链质量提升“鱼骨图”、产业链“解剖图”和对策措施“生态图”,深挖小微企业质量难点痛点共性问题,2023年共举办20余场“十链百业千企认证”对接服务活动,向企业提供金融信贷支持266亿元,为企业解决质量管理、工艺流程、节能降耗等关键问题1184个。

推进认证集成赋能

2018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引导中小微企业获得认证,帮助更多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提升小微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优化、不断精进的过程,要以质量认证为牵引,集成质量、品牌、标准、知识产权等职能,助力企业提品质、创品牌、拓市场。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环莫干山区域拥有各类民宿近千家,是我国乡村民宿发展的策源地、创新地和集聚地。近年来德清以高品质服务认证先行先试为抓手,主导制定了全国首个《乡村民宿服务认证要求》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组建民宿服务认证国际联盟,全县62家民宿通过乡村民宿服务认证,形成“标准+认证+联盟”的乡村民宿服务认证“德清经验”,走出一条民宿迭代、乡村振兴的共同富裕发展新路径,持续擦亮民宿经济这块“金字招牌”。

当地乡村民宿服务认证工作开展以来,德清民宿服务质量显著提升,2023年德清民宿接待游客892.7万人次,营收3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8%和2%。当地获证民宿入住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民宿投诉量较认证前下降15%。

据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认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质量认证的重要方面。另外,小微企业的质量提升所带来小微企业的成长和壮大,是持续扩大认证服务需求“总蛋糕”的重要途径。2023年,我国质量认证获证组织首次突破100万家,大、中企业几乎全部囊括其中;全国520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绝大多数尚未通过质量认证。数据表明,小微企业是未来认证业务市场增量的主体,也是大、中企业总量扩增的源泉。

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市场监管总局将逐年制定年度“提升行动”总结评估方案,构建覆盖省局自评、问卷调查、数据监测、实地调查、跟踪回访、专家评估和综合评价的工作流程,设置6个专家组,全方位观察、多视角验证,为科学公正评估提供规范化保障。

放大认证增值效应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质量认证工作要面向经济主战场,顺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发挥质量认证基础性作用。要在质量认证服务区域发展方面发力见效,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提升需求,将“提升行动”与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培育协同开展,以质量认证助推区域特色产品提质增效。

福建省是市场监管总局小微企业认证提升工作的试点省份。他们创建了“制定一套实施方案、提供一个创新平台、建立一本小微台账、打造一批示范区域、健全一套监督机制”的“五个一”管理模式,使小微企业真正在帮扶中解决质量管理难点痛点问题。

全国首批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区域试点名单中的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小吃产业,依托小吃业“放大”和“溢出”效应,释放了助农富农属性、助推小吃产业发展、扩大从业人员规模、带动劳动力就业致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统计,试点区域推动沙县农民人均年收入由2021年试点前的2.3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3万元,增长率达20%;年营业额由2021年试点前的180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50亿元,增长率达40%,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支柱产业。目前沙县小吃在全国各地有8.8万家门店,带动超过30万人就业,其中沙县有5万人从事小吃行业工作,社会效益凸显。

此外,“提升行动”取得的成效离不开众多奋斗在一线的审核工作人员。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浙江有限公司的娄屹萍坦承:“最初,指派我去参与小微帮扶时,内心是有些抗拒的,有种大材小用的失落感。加之许多企业处在交通不便的地区。初见那些规模小、环境简陋且杂乱无章的企业,难免生出些许排斥之情。然而,随着帮扶活动的深入,我逐渐被这些企业的真诚与肯定所打动。通过几年的帮扶工作,认识了很多小微企业管理者,他们也从最初不愿意接受帮扶,到渴望能有机会参加‘提升行动’。”

来自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浙江有限公司的王志松告诉记者,小微企业参与质量“提升行动”之前,常会有两个顾虑:一是成本考量;二是成效的不确定性,害怕做了没有效果。面对这些疑虑,首先要打开企业管理者的心结,详尽介绍帮扶政策。同时强调短期的投入换来长期的管理与产品质量的提升,将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经济效益。只有企业认为“提升行动”是划算的,才会真正参与。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