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政法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湾区政法

广东省揭阳市打造“1+6+N”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张丽娥 通讯员王树葵)近日,广东省揭阳市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现场会召开,对全面推进揭阳市“1+6...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张丽娥 通讯员王树葵)近日,广东省揭阳市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现场会召开,对全面推进揭阳市“1+6+N”工作体系建设、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水平进行部署当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庄湃澍带队到揭西县调研在揭西县,我们欣喜地发现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东园镇玉湖村“厝边头尾”调解室河婆街道六一村“擂茶议事厅”揭西县“雪亮工程”综治分平台……无一不是揭西县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日趋完备的有力见证。

6月6日,揭阳市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现场会在揭西县召开。通讯员供图

放眼整个揭阳市,像揭西县这样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已经遍地开花,成为推动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力量。

2023 年以来,揭阳市纵深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聚焦联合作战、源头治理、“三治”融合,多措并举抓好基层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工作,创新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枫桥式”工作法,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聚焦联合作战,打好排难解纷“组合拳”

为深化“1+6+N”工作体系建设,揭阳市坚决摒弃“单打独斗”的陈旧思维,积极拥抱“集团作战”的创新路径。以《镇街综治中心“一厅五室”规范建设指引》为行动纲领,揭阳市全力推进镇街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作,汇聚政法综治、职能部门、网格队伍、社会力量“四军”之力,形成一套高效协同的排难解纷“组合拳”。

调研督导组在揭西河婆派出所调研指导工作。通讯员供图

——充分发挥政法综治“主力军”的引领作用。揭阳市深入挖掘政法队伍在诉源治理、化解群众矛盾中的专业优势,推动政法力量下沉基层,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全市法院系统选派35名员额法官下沉乡镇,深入开展“解纷行动”“护企行动”“振兴行动”“护稳行动”四大专项行动,推动矛盾纠纷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成功调解民商案事件3623件。检察系统则派遣44人检察官团队常态化参与乡镇基层社会治理,2023年以来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297件,救助317人,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295.95万元。公安部门坚守“为民服务”的宗旨,推动742名民辅警深入基层一线,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壮大职能部门“后备军”的支援力量。揭阳市积极整合人社、卫健、住建、金融、教育、退役军人、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资源,纳入“1+6+N”工作体系,根据需求进驻综治中心参与联合行动。同时,加强与市妇联等社会组织的合作,建立联动机制,推动婚调委、妇女维权服务站全面进驻“心适小屋”,2023年以来全市共受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案件865件,调解成功率达100%。

——发挥基层网格“先锋军”的基层优势。揭阳市科学划分综合网格2999个,确保每个网格至少配备1名网格员,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其中,普宁市率先通过政府采购为市区配备专职网格员,形成矛盾纠纷排查的先锋力量。同时,积极推动镇街社会工作者和表现突出的村 (社区)治安联防队员、临聘人员转化为专职网格员,构建“社会治理一张网、解决问题一体化”的基层治理新格局。2023年以来,全市共排查网格化事件 159873 件,排查工作按时办结率高达99.9%,取得显著成效。

——调动社会力量“生力军”的积极参与。揭阳市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组建“民力助警”工作群599个,吸引超2.7万名民力助警人员加入。同时,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和红色资源,打造河婆街道六一村“擂茶调解室”、东园镇月湄村“新六股头人调解室”、玉湖村“厝边头尾调解室”、潭王村“红色调解室”、路篦村“家和调解室”、曲溪“吴小雁调解室”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调解品牌,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的温度和实效性。

聚焦源头治理,筑牢苗头爆发“防火墙”

在源头治理领域,揭阳市的创新举措尤为引人注目。揭阳市深入践行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通过镇街综治中心和村(社区)工作站的综合网格化管理,揭阳市成功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重点时段、重点部门和重点区域的细致排查,使得各类矛盾纠纷无所遁形。2023年以来,全市镇街综治中心已成功排查受理基层社会矛盾纠纷14522件,化解率高达92.2%,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研督导组在揭西河婆街道综治中心检查督导工作。通讯员供图

在关注关爱特定群体方面,揭阳市推出的“两张名单”制度更是独树一帜。通过出台《关于建立“两张名单”促进平安揭阳建设工作方案》,建立“重点关爱人员”和“重点关注人员”两张名单,揭阳市实现了对特殊群体的精准帮扶和分类管控,有效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变。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纳入“重点关爱人员”1977人,并逐一落实关爱帮扶措施;同时,纳入“重点关注人员”35847人,均得到有效分级分类管控,全市范围内重大安全风险隐患事故和个人极端案事件实现“零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揭阳市还积极探索“心治”服务模式,为社会矛盾化解提供新途径。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心适小屋”一站式心理咨询平台在全市94个镇(街、农场)及榕城综治中心全面铺开,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借助“心适小屋”平台,优质心理服务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有效链接,2023年,心理咨询师共进驻“心适小屋”4656场次,提供个体咨询1038人次,团体辅导23次,危机干预9次,心理测评3301次,成功帮助多名来访者摆脱心理困境,重燃生活希望。2023 年 9 月22 日,市委政法委《“心适小屋”解心结,为社会治理注入“心”力量》工作项目更是荣获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决赛二等奖,充分彰显了揭阳市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的丰硕成果。

聚焦“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向心力”

近年来,揭阳市坚持强基导向,推动自治、德治、法治“三治”深度融合,为平安乡村(社区)建设注入新动力,切实打通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在自治领域,揭阳市积极推动党员群众成立乡贤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有效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践行规约活动,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遵守行为规范,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榕城区更是在居民议事厅推行“五步议事法”,构建科学民主的议事决策机制,充分凝聚群众自治智慧。

在德治教化方面,揭阳市充分展现创新思维,通过实施一系列新举措,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治理实践。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四级阵地、打造“榕城文明实践云”小程序,推进活力古城、文化育民、文明聚力、书香润城“四大工程”,设立“榕树下的微课堂”、开展“心心向榕”百姓宣讲进村居活动……创新实践在揭阳市广泛开花结果,文明新风广泛传播,群众道德素质显著提升,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法治建设上,揭阳市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治理,不断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培养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明白人”7160 人。通过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截至目前,该市已有7个国级和56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成功创建,展现出揭阳市在推进“1+6+N”工作体系建设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效。

此外,揭阳市还率先建成市级综治中心,将政法网、综治视联网、“粤平安”云平台、“雪亮工程”综治分平台等资源进行整合,打造集信息共享、研判分析、指挥调度于一体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管理平台。据了解,该平台链接了市直40多个部门的信息数据,汇聚了全市3.3万多路视频资源,为指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