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吴思敏 通讯员 岳桐)走进广州市黄埔区黄埔街道,身穿红色马甲的“同心街坊”党群志愿服务队员在社区里为老人奔走送药买菜,“同心亲友团”的人民调解员在黄埔“同心港”调解室为群众递上一杯清凉的柠檬茶,细细倾听他们的烦心事……这一幅幅祥和安宁的图景,是近年来黄埔街积极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成绩单。
黄埔“同心港”为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协助群众报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通讯员供图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黄埔街下辖16个社区、60个小区(其中老旧小区53个,无物业小区35个),辖区人口密度大,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和物业服务供需不平衡,矛盾纠纷呈现“主体多元化、诉求复杂化、类型多样化”的特点,这些都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挑战。对此,黄埔街创新打造“同心议事”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培育“同心亲友团”队伍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推进“三治”融合绘就社区治理同心圆,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中共同书写“同心”篇章。
调解成功率90% “同心议事”讲和气
为全面畅通民意渠道,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常态化机制,黄埔街充分发挥街综治中心的枢纽作用,集成群众接待厅、矛盾纠纷调处室、网格管理工作室、“粤心安”心理服务室等“一厅五室”功能,具备多元纠纷调处、心理疏导服务、法律咨询、社会治理指挥调度等15项功能,让群众“少跑一里路、只进一扇门、解决一揽事”。同时,依托街、社区综治中心等平台,探索打造“同心议事厅”载体,通过“同心议事”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及时响应群众诉求,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黄埔街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接待来访群众。通讯员供图
今年3月,黄埔街金港社区辖内某商场的部分业主因租金问题与二房东产生纠纷,涉及租户600余户,租金700余万元。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得知该情况后,迅速组织派出所、市场所、司法所、街综治办、金港社区、各方公司及律师召开专题研讨会。随后,街道相关负责同志实地走访调查了解欠租情况,与商家面对面沟通,进一步对事件进行研究分析并寻求解决措施。掌握相关情况后,街道综治中心启动“同心议事”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组织业主代表、承租方代表在街道综治中心开展调解工作,理清各方矛盾诉求,梳理存在问题,引导合法理性解决欠租纠纷。同时,协调住建、公安、法院、市场监管、司法等部门共同施策。
经过多次与涉事各方的面对面调解,大家在心平气和中开诚布公,友好协商。今年7月,这起租金纠纷得以解决,各方均满意接受。
该起纠纷的顺利化解,是黄埔街探索打造“同心议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一次成功实践。“我们在全街16个社区建立‘同心议事’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落实‘网格员收集、提出事项—社区调查分析—选择对应同心亲友团—共商问题解决’全流程管理。”据黄埔街党工委书记罗海琼介绍,该工作机制旨在解决基层治理“一个事情、一单纠纷、一个求助、一项服务”,推动涉邻里、物业、家庭等纠纷就地调处化解,在群众家门口倾听诉求、解决问题。
今年以来,黄埔街依托“同心议事”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0余宗,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0%,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目标。
“同心亲友团” 同声同气同出力
“陈叔,事故的赔偿肯定会到位的,但是具体金额我们要依据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来议定。”在黄埔街港湾五村社区调解室里,社区工作人员、“同心亲友团”成员小张(化名)耐心安抚着在小区电动车棚失火事故中遭受财产损失的陈叔。
此前,港湾五村社区一单车棚突发火灾,所幸消防部门及时到场扑救,无人员伤亡,但火灾导致24户居民遭受财产损失。消防救援大队出具的《火灾事故认定书》载明:起火原因是单车棚内一电动车的锂电池热失控引燃可燃物所致,认定单车棚实际经营者和电动车主负主要责任。
然而,在赔偿事宜协商阶段,责任方与部分财产受损严重的居民在赔偿金额方面存在异议,双方僵持不下,协商一时无法继续推进。为此,黄埔街发挥“同心亲友团”里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驻街律师等人民调解的力量,采取面对面、心连心方式与当事人进行协商,从法理、情理上深入剖析,耐心劝解双方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并多次组织居民及责任方进入涉损房屋进行现场调解。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最终各方对赔偿数额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补偿协议书。至此,该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据黄埔街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同心亲友团”是以“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军人、老专家等)+一专(网格员、网格长、社区干部)”为基础,吸纳“粤心安”心理咨询师、驻街律师、社工、“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力量等,充分发挥大家在不同领域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参与到矛盾纠纷化解等基层治理工作中,做到知民情、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
“同心亲友团”成员到社区老人家探访。通讯员供图
据悉,“同心亲友团”里许多成员都是社区的“发声人”,他们热心社区建设的大小事务,不仅在小区环境优化、设置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加装电梯、邻里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还充当起社区与其他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在促进社区和谐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们热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街坊邻里,参加街道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同心亲友团”的带动下,社区逐渐形成了互帮互助、睦邻友好的氛围。
黄埔街通过组建“同心亲友团”,充分唤起了群众的自治意识,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有效提高管理服务效能,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
“三治”融合 社区厚植共享底色
“现在开庭”,随着清脆的法槌声落下,一场别开生面的“庭审”在黄埔街港湾一村社区拉开帷幕。树荫下,几位学生身穿法袍和制服,或扮演公诉人慷慨陈词,或扮演辩护人据理力争……原来,这是港湾一村社区组织的一场沉浸式的“未成年人涉校园欺凌案件”模拟法庭活动。这场活动正是该社区开展“学法夏令营”主题活动中颇具特色的一个环节。
作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港湾一村社区创新打造了自己的普法阵地和普法精品课程。自2017年起,港湾一村社区利用寒暑假开展“学法夏令营”法治主题活动,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邀请专业律师、人民陪审员、普法志愿者为社区青少年开展模拟法庭、普法讲座、法治小品等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此外,该社区还定期开展法治文化活动,通过专题普法讲座、法治小品表演、知识问答等形式,宣传《民法典》、扫黑除恶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持续增强群众法治观念。
港湾一村社区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讯员供图
为加强辖区法治化建设,港湾一村社区积极落实“一社一法律顾问”机制,邀请社区法律顾问协助起草和审核居民公约、章程及其他管理规定;在社区发生涉法涉诉问题时,请社区法律顾问参与调解,及时化解矛盾和冲突,把问题解决于社区。
在夯实法治建设的同时,黄埔街还通过加强村规民约管理,宣传“龙舟龙头龙尾雕刻技艺”非遗传统,举办龙舟竞赛、下沙“廿四会”等形式,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辖区德治与法治互融互通。
德治法治促自治,在平安法治和谐的氛围下,黄埔街充分发挥“居民议事厅”“三人课堂”等议事协商载体作用,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列入居民议事协商序列,促进民事民决民办。今年以来,黄埔街共召开议事协商会议75场次。
通过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黄埔街道在居民心中厚植“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理念,引导居民从“台下”站到“台上”,由“边上看”到“亲自干”,使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让群众少一点烦心,为基层自治添一点暖心,黄埔街着力打造“同心”品牌,最大限度释放基层治理“同心”力量,让和谐看得见,平安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