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昊
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的建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的设立,对于健全我国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2月22日,国新办就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运行举行新闻发布会,最高法副院长陶凯元出席发布会并介绍了机制运行情况和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设立5年来的工作成效。
“5年来,法庭民事实体案件改判率19.6%、调撤率37.0%,高于改革前;行政实体案件改判率7.1%,与改革前基本相当;民事、行政实体案件发回重审率分别为1.2%、0.15%,远低于改革前;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短于改革前。”
“法庭受理案件类型与我国科技创新、市场竞争和对外开放同频共振,涉战略性新兴产业案件占比超三成,有效促进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竞争,积极助力提升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法治日报》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建立、知识产权法庭设立5年来,审判质效明显优于改革前,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的制度优势,切实加强了知识产权法治保障。
有效激励保障创新
据了解,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于2019年1月1日揭牌运行。截至2023年12月31日,5年来法庭共受理案件18924件,其中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18721件,垄断案件203件,共审结15710件。
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建立、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的设立,为知识产权保护带来哪些“红利”?陶凯元从4个方面对相关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充分发挥集中审理优势,有效激励保障科技创新。法庭贯彻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坚持严格保护,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侵权赔偿力度,高额判赔案件越来越多,2023年在8起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
——有效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助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法庭在切实保护专利等合法垄断权利的同时,依法履行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职责。在多起案件中认定被诉行为构成垄断,负责起草的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即将发布。加大技术秘密保护,“香兰素”案、“蜜胺”案、“橡胶防老剂”案等判赔均超亿元。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法庭坚持依法平等保护中外权利人,共审结涉外案件1198件。多起案件中促成中外当事人达成一揽子和解,以“东方经验”实质性化解跨国纠纷。积极探索国际前沿问题,为知识产权国际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知识产权诉讼机制。法庭通过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和定期发布裁判要旨、典型案例等,确保法律适用统一。探索专利民事与行政案件协同审理,牵头建立“全国法院技术调查人才库”和共享机制,建立全国首个技术类知识产权裁判数据库,大力推进在线诉讼,促进提升审判质效。
深化审判理念变革
“案件数量持续增长,而且涉案标的额日益增大。法庭5年来受理的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案件年均增长率为27%,其中发明专利侵权类案件年均增长30.9%;当事人诉请和法庭判赔金额过亿元的案件日益增多。这些数据反映出科技发展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案件技术前沿日益扩展,新类型纠纷不断涌现。2021年,法庭受理的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案件占案件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2023年已经增长到近三分之一。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的新型纠纷不断涌现。”
“涉外案件占比较大,诉讼的国际性凸显。案件地域分布不均衡,关联案件较多。”
……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产权案件审判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知识产权案件增长性强、专业性强、国际性强、统筹性强,知识产权法庭如何应对挑战?
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郃中林说,知识产权法庭将重点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方面是深化知识产权审判理念变革,坚持严格保护、能动司法、统筹协调的知识产权审判理念。第二个方面是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体系,深化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地方知识产权专门审判机构的布局及职能配置。第三个方面是要健全知识产权审判机制,加快制定知识产权诉讼特别程序法。第四个方面是提升知识产权审判能力,进一步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审判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和国际化建设。
严厉打击恶意诉讼
近年来,知识产权领域的恶意诉讼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最高法如何能动履职,引导和规范权利人合理行使权利,促进社会创新高质量发展?
“全国法院受理的因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损害责任纠纷一审案件的数量,从2022年的74件增长到了2023年的152件,增长了105.41%。”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周翔在回答《法治日报》记者提问时介绍说。
“知识产权领域的恶意诉讼一般出于两个目的,或为了打击竞争对手,或为了获取超过其知识产权本身价值的赔偿利益。”周翔说,知识产权领域的恶意诉讼属于较为严重的不诚信行为,将带来多方面不良影响。
周翔说,最高法早在2011年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规定》时就新增了一类案由“因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损害责任纠纷”,为因恶意诉讼蒙受损失的被告提供了专门的诉讼索赔途径。2021年6月,最高法发布了《关于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被告以原告滥用权利为由请求赔偿合理开支问题的批复》,通过这一司法解释的发布,进一步规制了知识产权领域恶意诉讼的行为。2023年,最高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在3起案件中让恶意诉讼、滥用权利者承担了不利的法律后果。
周翔介绍说,下一步,法庭将继续严厉打击知识产权领域的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行为,引导规范权利人合法行使权利,促进社会的诚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