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 池泽梅)兰榕燕,畲族,福建福州人,现为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副主任、一级法官。虽然她笑称当初作为理科女,阴差阳错选择了法律,不过在从法的道路上她始终践行“司法为民”的初心和使命,在审判岗位上恪尽职守,在纠纷调解中柔情细致,在调研论文写作中钻研思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民生无小事,每个案件都与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兰榕燕常说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法官,就要从基层法院的司法实践出发,在办案过程中不得有半点松懈。因成绩突出,她连续多年考核优秀,被评为办案能手、罗湖政法先进个人,并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2022年因调研成绩突出获得个人专项嘉奖。此外,她还注重审判实践与理论调研相结合,多篇论文在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获奖,多篇文章被刊载于最高人民法院主办的《法律适用》。
罗湖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副主任、一级法官兰榕燕。
守初心注重改革创新,切实提升审判质效
罗湖区是深圳的老城区,金融企业密集,近年来金融案件数量持续增长、高位运行,呈现批量化、类型化的特点。兰榕燕长期审理金融类案件,很快发现该类案件体量大、程序繁琐,如果按照单个案件的程序逐案处理不仅影响案件效率,还不利于统一裁判标准。
为解决金融类案审理中各自为战的“盲点”、流程推进的“堵点”,她创新金融类案审理模式,起草了《金融类案中台模式工作方案》,以辅助事务模块化运行、审判事务协同化推进、配套机制系统化保障,探索实现类案集约办理,不仅大幅提升审判质效,也化解了更多的金融纠纷。该模式自2020年9月运行以来,审判辅助事务效能提升25%,案件审理周期较之前缩短了1/3,金融类案法律统一适用,上诉案件大幅下降。
繁简分流是人民法院提升司法效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需求,维护当事人合法诉讼权益的重要举措。深圳法院普遍存在“案多人少”的矛盾,如何将繁简分流改革落到实处成为兰榕燕思考的课题。她根据多年的审判经验,总结出繁简分流的重点是在分流上开新局、劈新路,经过充分调研后撰写了论文《民事案件繁简分流的检视与重塑——以纠纷靠前化解为视角》,从所涉利益、繁简程度,统筹调配人力、设置程序、安排审限等方面,对案件的精准分流提出了建议对策。
秉真心深耕基层,践行司法为民解民忧
“法律不是真空的,法官也不是独行侠,要相信群众,更要依靠群众,用多元的方式和力量化解纠纷,才能把案子办到百姓心里去。”2016年4月,兰榕燕调任清水河法庭审判员、主审法官,六年来承办了包含小额诉讼在内的各类民商事速裁案件。
不同于以往法律关系复杂的商事案件,这里碰到的更多是标的小却与民生关系紧密的案件。她利用清水河人民法庭的平台,积极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并与清水河街道探索共建“湾区枢纽”新时代法治社区治理模式,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和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她还将审理的各类民事纠纷案件,通过网络直播、微法院庭审、微信推文等方式,把法庭搬到街道社区、搬到群众掌中,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法庭审理的每一起案件,成为一堂堂社区群众共享的法治公开课。
在审理某网络平台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时,她发现该网络购物平台的价格体系设置存在缺陷,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故向该网络购物平台发送相关的司法建议,该网络购物平台因此修改完善价格体系,从而对消费者的知情权给予有力的保护。食品药品案件涉及众多法律条例,很多相关材料早已经超出法律范畴,她为了办好一宗案件,常常要花费大量时间研读,“案件类型琐碎繁杂,但它事关民生,具有的社会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付出再多功夫都是值得的。”
用匠心勤于专研,试点小额诉讼程序改革
“速裁案件标的虽小,但每个案件都代表了法院的态度,承载了当事人的期待。”兰榕燕认为小额诉讼程序一审终审的特点提高了诉讼效率,缓解了诉讼拖延,对于当事人而言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解决小额纠纷。不过在司法实践中,大量的小额诉讼案件当事人都是收入不高的普通群众。如何为这些群体提供经济、快捷、畅通的纠纷解决方式,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兰榕燕又陷入了深思。
从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元、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需求”的出发点,兰榕燕沿着小额诉讼追求简易和效率的改革方向,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小额诉讼程序的工作流程(试行)》,对诉前联调、案件审理、审判、送达等各个流程节点进行细化,有效推进小额诉讼案件的审理。在这些案件背后不断总结,她撰写《如何接近司法:小额诉讼程序的福利司法定位之思考》,荣获全国法院第三十二届学术讨论会三等奖。
小额案件的当事人需要的是审判的效率与公正,为此兰榕燕常常在庭前仔细审阅案件并列出庭审提纲,务求在短短的庭审时间内做出高效、公平的判断,尽量当庭宣判并及时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近三年来,她审理了938宗小额诉讼案,当庭宣判率达到90%以上,高效的庭审还让她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展“三个一百”评选中获评优秀庭审。
兰榕燕撰写《如何接近司法:小额诉讼程序的福利司法定位之思考》,荣获全国法院第三十二届学术讨论会三等奖。
耐心倾听民声找症结,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其实,当事人有纠纷闹到了法院,并不代表矛盾难以调和,相当一部分当事人只是出于没有沟通平台,如果案件仅仅一判了之,并不能真正解决当事人的问题。”兰榕燕认为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找准纠纷产生的原因和“症结”,寻找办案的突破口,真正解决矛盾纠纷。
她曾经审理过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被告是银行工作人员,原告曾在被告处理财,与被告成了好朋友,后被告向原告借款,原告直接把银行卡及密码给了被告。被告有时从原告账户转款到其名下,有时帮原告转账到理财账户进行理财,两人并未签订《借条》,也未对款项性质和利息进行书面约定,之后双方因款项事宜矛盾激烈,一进法庭就开始争吵。
调解是实现案结事了最好的办法。法庭上,兰榕燕引导双方当事人逐一核对款项,因时间较久,调解一度陷入僵局。微信是目前大家日常最为方便的交流工具,想到这里她组织双方打开聊天记录,一条一条翻看,直到中午1时才理清双方的往来款项。这时两人又因利息起了争执,她继续苦口婆心地耐心调解,直到下午2时双方达成协议。案件调解完,当事人也都舒了一口气,再也不争吵了,还纷纷感谢法院。
可以说面对每一起案件,兰榕燕的内心都将对审判事业的热爱,化作一种强大的力量,挑起公平正义的天平和司法为民的使命。“出发时未曾想过会攀上怎样的高峰,抵达怎么的终点,我只知道,奋斗就是青春应有的底色。”她常说人生就是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就是保持无愧于心的拼搏精神。她如是说,在司法实践中也如是呈现。